乳癌年輕化「20至30歲患者增」 醫示警3族群風險高

胸部,乳房。(圖/達志示意圖)

▲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癌症。(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癌症,醫師指出,過去台灣年輕型乳癌高峰在40至49歲,近10年臨床發現,有越來越多20至30多歲的女性被診斷為乳癌,女性荷爾蒙(雌激素)與乳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初經早或停經晚、從未生育或較晚生育、未哺乳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增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謝佳蓉指出,乳癌是一種在乳腺組織中形成的癌症,其中大多數始於乳腺管,乳癌發病率基本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與其他癌症的最大區別在於,有可能在相對年輕的時候便患上乳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佳蓉說,尤其是亞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國家年輕5至10歲,過去台灣年輕型乳癌高峰在40至49歲,近10年臨床發現,有越來越多20至30多歲的女性被診斷為乳癌。

謝佳蓉指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與乳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雌激素分泌在月經初潮前後增加,40多歲後逐漸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分泌,此外,雌激素雖然主要由卵巢分泌,但體內還有其他來源,因此即使進入更年期後,也有可能罹患乳癌。

而除了與雌激素相關之外,其他危險因子包含家族病史、相關基因變異(尤其BRCA1和BRCA2遺傳基因)、曾經得過相關癌症的過去病史(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老化、有異常或良性乳房疾病、緻密型乳房、缺乏運動、肥胖、服用荷爾蒙藥物、酗酒、壓力或曾因疾病治療接受過高劑量輻射線曝露。

謝佳蓉提醒,乳癌常見可能症狀包含腫塊(通常是無痛的)、乳頭異樣分泌物、乳頭凹陷、左右乳房形狀不同或外型改變、局部凹陷或凸出、皮膚變化如橘皮樣、紅腫、或潰瘍。需特別留意的是,大部分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甚至不一定摸得到腫塊,患者若在摸到腫塊時才就醫檢查,往往腫瘤可能已經不再是早期,因此篩檢早期發現特別重要。
 

關鍵字: 乳癌 乳房 癌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