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宅很傷腦! 改善「生活8因子」讓家人遠離失智症

鄭淳予醫師專欄

鄭淳予醫師專欄 鄭淳予醫師

現任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執行長暨主治醫師。專長看頭痛、疼痛、失眠、暈眩的神經科醫師,曾獲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頒發的年輕研究者獎,覺得能簡單平凡就是最踏實的幸福。

老人,老夫老妻,失智症。(圖/取自librestock網站)
▲每3個失智症患者中,就有1人可透過預防避免發病。(圖/取自librestock網站)

文/鄭淳予醫師

關於失智你應該知道的事:

1.失智症患者的罹病人數在全球節節攀升,每三秒就多一名失智病患。
2.目前藥物能夠減緩記憶退化的速度,但臨床上還沒有能夠完全治癒失智的治療方法。
3.除了失智患者本身,照顧者和家庭多半承受極大身心壓力,也有高風險罹患憂鬱情緒,是一群更需要被關注和照顧的族群。
4.積極預防是有效的:每三個失智症患者中,就有一個是可以透過預防避免發病的。

▼從生活中改善8因子,就能減少1/3的發病機會。(圖/達志/示意圖)
失智症,老人。(圖/達志/示意圖)

改善8因子,減少三分之一發病機會。
失智症的罹病風險中,雖然許多和先天遺傳相關,但仍有將近35%的危險因子是我們可以人為預防及調控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增加腦部活化
1.教育與學習:
從小就能在常規教育中學習,並且隨著成長不停滯的探索新事物是活化腦細胞的根本。
2.維持良好溝通能力:不斷練習表達與溝通,無論是聽、說、讀、寫。由於中年後罹患「重聽」的機會並不低,因此.能即時矯正「重聽」的現象就特別重要。
3.讓身體動起來,維持運動和戶外活動的習慣,不但強化腦部、血管、肌肉骨骼的機能,更能使得情緒較容易保持愉悅平穩。
4.參與社群:別一直宅在家,維持社交連結,拒絕孤僻生活。

研究告訴我們,離群索居的人罹患失智、高血壓、心臟病和憂鬱症的風險,確實都比一般人來的高。

減少腦部傷害
1.控制高血壓:控制好心血管疾病和血壓,就能預防腦部傷害。
2.戒煙:除了自身不抽煙,更要謹慎遠離二手煙害,勸身邊的家人朋友戒除抽煙習慣。
3.避免憂鬱情緒:儘管工作和人際諸多壓力,為了避免失智找上門,打起精神樂觀正向的生活是必須的。
4.避免肥胖、控制血糖:藉此可以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也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
證據顯示長期慢性憂鬱的人,腦部的記憶中樞「海馬迴」會明顯萎縮。

【鄭醫師小提醒】
大家聽到「失智」都是十分恐懼的,不只擔心自己記憶力退化,更擔心自己的家人罹患失智,的確,比起失智病人本身,照顧患者的家人身心是更為辛苦的,而現在,讓我們一起進行認知升級,用更多對「失智」的理解,將這份恐懼扭轉為更正面的預防力量!

本文作者:鄭淳予醫師,現任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執行長暨主治醫師。
一位專長看頭痛、失眠、暈眩、神經痛的神經科醫師,曾獲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頒發的年輕研究者獎,對很多事都有一套自己小宇宙的看法和哲學,活著不能沒有信念、鍋、蛋和白米飯,每一天be better是她的小心願,覺得能簡單平凡就是最踏實的幸福。

本文經授權轉自:鄭淳予醫師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