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以來急診塞爆,醫院通報滿床情況頻傳,資料照。(圖/記者許宥孺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今年春節以來急診爆滿情況特別嚴重,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昨日全國急診就醫人數仍多達2.2萬人,相當於平常假日的程度。衛福部今(13)日二度和醫事司與醫師公會、急救責任醫院開會,討論病房調度及收治量能調節。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分析是今年年假長又逢流感、諾羅疫情與寒流侵襲等因素綜合影響導致,依照疫情趨勢,急診壅塞仍需要2至3周才會結束。
劉越萍指出,全國急診就醫人數在初二最高達4.5萬人次,春節後每天急診降為2.7萬人,相當於平常假日的量,等待住院人數仍偏高,一直到昨天仍然有2.2萬人湧入急診,但是進一步分析,約有半數以上的民眾是屬於輕症。
主持會議的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今年是因為過年後遭遇腹瀉、流感疫情同時燒起來,這兩種疾病應該是可以在基層院所就近治療、進行檢傷, 評估有需要者再轉去大醫院。且調查後發現,主要急診壅塞發生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等急診並未出現等不到病床等問題,所以要再次呼籲民眾,不要一有腹瀉、擔心流感就衝到大醫院急診。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說,急診可能再塞2周。(資料照/記者洪巧藍攝)
劉越萍表示,這次春節假期高達九天,寒流、流感、加上腹瀉,是這次急診壅塞因素,而根據疾管署評估,類流感疫情大約在本周元宵節活動會衝上最高峰,接著就會反轉向下,因此推估,急診恐怕會因此再塞2~3周左右。
劉越萍也提到,春節後各基層院所都恢復看診,目前希望教育民眾一定要分流,如果只是發燒、流鼻水等症狀,不要再前往醫院,應可有效地減緩塞車。
醫師公會等11大醫事團體發聲明指出,為免急診壅塞、醫療系統崩潰,以致急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時照護,希望民眾若出現類流感症狀或流感徵兆,例如發燒、頭痛、流鼻水、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疲勞、噁心、嘔吐和腹瀉等,先至鄰近社區醫院與診所就醫,經醫師判斷有需要再轉至急診,將急重症醫療資源讓給最需要的病人,以免造成醫療量能危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