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恐喝出大腸癌」!醫:病變細胞內塑膠微粒多3.4倍

▲▼瓶裝水。(示意圖/CFP)

▲寶特瓶恐溶出塑膠微粒隨著內容物一起被喝下肚。(示意圖/視覺中國)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對於沒有自備水杯習慣的人來說,瓶裝水到處都買得到相當方便,但小心恐致病。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警告,喝瓶裝水時,塑膠微粒會一起被喝下肚,接著被腸道黏膜所吸收,近幾年研究發現在大腸癌細胞中可找到的塑膠微粒數目,是正常大腸組織的3.4倍,它們甚至會隨著癌細胞增生、轉移到遠處的器官。呼籲民眾自帶水壺喝水更安全。

還在喝瓶裝水嗎?錢政弘醫師在粉專分享影片與文章指出,塑膠微粒普遍存在於各種日常用品與飲食中,包括飲用水、啤酒、海鮮和食鹽(海鹽),每人平均每年攝入率為3.9萬~5.2萬個顆粒,如果常喝飲料、用塑膠袋或塑膠容器裝湯、裝食物,不免會溶解出塑膠微粒一併被吃下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錢政弘說,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在大腸癌細胞裡可找到塑膠微粒,其數目是正常大腸組織的3.4倍,這些塑膠微粒甚至會隨著癌細胞增生,並轉移至遠處器官,「所以說塑膠微粒就算不是造成大腸癌的元凶,應該也是幫凶!」

錢政弘進一步表示,也有研究指出,喝瓶裝水的人,每年可能額外攝取約9萬顆塑膠微粒,而喝自來水者則只會攝取約4千顆,讓他直呼「這也太驚人了!」為了自身健康著想,他呼籲日常還是自備水壺喝水、喝飲料。

▼自備環保杯不只省錢也顧健康。(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環保杯,循環杯,飲料杯。(圖/記者許展溢攝)

事實上,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曾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科學家透過最新研發的技術,在熱門品牌瓶裝水中偵測到平均每公升水中含有24萬個可檢測出的塑膠微粒,相較於先前估計的高出10~100倍。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去年1月受訪時說明,瓶裝水含有塑膠微粒,過去確實有些國外研究發現,但在醫學研究上,國外團隊有觀察到人體某些組織,如血液、尿液或糞便都可看到塑膠微粒存在,民眾吃到後,會通過腸胃道進入人體器官和排泄物等,但目前了解的是對於健康危害仍有限。

顏宗海認為,塑膠微粒是須關注的議題,對於環保或健康醫學都相當重要;不過,對於人體的研究仍有限,因此無法直接歸納對於人類是否會有風險。但站在環保角度,仍建議使用環保杯,因為寶特瓶使用完就丟,對於環境也會造成影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