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器官捐贈低迷 醫:8成等不到心臟就走了...

器官捐贈。(圖/記者趙于婷攝)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106年至今僅145人捐出器官,顯示台灣器官捐贈比例低迷。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指出,以換心的病患來說,大概只有2成等的到心臟,8成還沒等到就離開了。

目前等候器官移植病人數為9,074人,其中有6,883人在等腎臟、1.245人等肝臟、647人等眼角膜、116人等胰臟、234人等心臟、30人等肺臟及5人在等腸。但振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張忠毅指出,台灣器官移植手術的存活率和歐美是並駕齊驅,但器官捐贈的風氣卻不及歐美國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名今年73歲接受心臟移植近10年的張先生自述,當兵回來醫師才診斷出心臟有雜音,近30歲才確診「風濕性心臟病」,過去曾患過兩次瓣膜,後來還是因心臟衰竭必須換心,等了大約1年,很幸運的順利等到。

器官捐贈。(圖/記者趙于婷攝)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張忠毅。

張先生笑說,當時原本連身後事都交代好了,但還是告訴自己為了三個孩子和家庭一定要堅強活下去,換心至今已經快10年,除了每天必須服用抗排斥的藥物,平常生活跟一般人沒兩樣,現在也在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當志工。

魏崢也指出,器官捐贈就是把愛留下來,他回憶起多年前一名7歲女孩的父親同意將女兒的心臟捐給一名2歲男孩,在完成移植的記者會中,7歲女孩的爸爸一把抱起男孩,靠在他胸口,仔細聽著自己女兒的心臟,在男孩體內有力著跳動。魏崢笑說,在器官捐領域,不管是捐贈者或受贈者,他們的背後都會有許多感人的故事。

近幾年台灣也開始推行「健保卡註記器官捐贈意願」,一旦不幸發生意外,醫院一插卡就可以知道該病患是否同意器官捐贈。另外,目前醫界也還在討論「死後捐贈」,張忠毅指出,死後心臟停止跳動,全身血液就停止供應,但可以透過醫療技術,進一步取到肝、腎。對此議題衛福部也有召開專家會議,但因為有爭議,所以目前仍無法定案。

器官捐贈。(圖/記者趙于婷攝)

▲張先生心臟移植成功近10年,現今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當志工。

張忠毅強調,登錄中心成立十多年,長期一直有在醫院推廣,但捐贈比例也沒有增加,未來希望從教育著手,例如拍攝影片介紹器官、腦死等,來宣導器官捐贈。他呼籲,器官捐贈可幫助另一個人重生,雖然自己的人生必須劃上句點,但卻可能是另一個人活下去的希望。

為了宣傳器官捐贈,振興醫院今(4)日特地舉辦《交換心人生》電影欣賞,該電影是改編自法國美第奇文學大獎暢銷小說的真實故事,忠實刻畫器官捐贈者、受贈者與醫護人員面對生死瞬間抉擇的矛盾與困難。張忠毅呼籲,器官捐贈將個人生命意義發揮極致,化個人的無用為有用的大愛,相信會是一個美麗無比的生命句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