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趴著做」更有效! 心臟名醫4點告訴你為什麼

▲俯趴式CPR示意圖。(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當你看到一個人倒在路邊,沒了呼吸心跳,想幫忙做心肺復甦術(CPR)卻因技法不熟不敢下手,該怎麼辦?台灣心臟權威、振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魏崢觀察到民眾心理,近年來大力推行「俯趴式CPR」,並提出4大優點,除了能夠輕易實施外,也不容易壓斷肋骨,插進肺裡造成二度傷害。

魏崢今(14)日上午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醫院外實施的CPR的目的是維持循環與呼吸功能,讓患者在到達醫院前不至於因腦部缺氧喪命。但美國研究曾發現,就算在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地區,CPR的成功率也只有2%,就算是專業醫護人員壓,壓斷肋骨的機率也高達3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統的CPR是讓患者仰躺在地上,持續按壓胸部,但民眾不易學,按壓過程也容易出問題。(圖/東森新聞)

魏崢舉出現行CPR的三大缺點,分別為壓斷肋骨、被嘔吐物嗆到以及缺氧。魏崢說,依照現行CPR教授方法,維持循環與呼吸功能需由2人同時執行,一人執行胸外心臟按摩,另一人執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但多數人不願意、也不會做有效的人工呼吸。他提也到,若只有體內循環,沒有氣體交換的話,可能造成缺氧,反而達不到搶救目的。

「俯趴式CPR」一改傳統面部朝上的做法,讓傷者趴在地面或硬板上,頭部向左或向右側擺,施行者可蹲或跪在傷者身旁,雙手交疊按壓胸椎位置,一直做到醫院急診室為止。該想法是由主導CPR的美國心臟學會ACLS委員副主席McNeil醫師於1989年提出,魏崢在2004年的研究也證實可行,但至今尚未被廣泛運用。

▲傳統CPR的重要關鍵人工呼吸,是多數人不願意做、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的環節。(圖/ETtoday資料照)

魏崢提出「俯趴式CPR」的4大優點,分別為容易學習、不會阻塞呼吸道、不易吸入嘔吐物以及保全肋骨。

他說,因為前胸的肋骨較脆弱,若集中按壓同一個地方,容易造成斷裂,但翻到背面按壓胸椎,整個胸腔的受力就會均勻分散,「有些泰式按摩師不是會用腳踩背嗎?你有聽過誰的脊椎被踩斷嗎?」反之,若按摩師用腳直接踩胸腔,後果則不堪設想。

此外,當人成俯趴的姿勢時,舌頭會自然下垂,不會阻塞呼吸道,自然也免去了傳統CPR最為困難的口對口人工呼吸。而傷者接受按壓時,也容易湧出嘔吐物,此時若為仰躺,容易流入呼吸道,引發吸入性肺炎,「這通常是患者最致命的原因」。俯趴則因面部朝下,嘔吐物會直接從口腔流出去,引發的危機就小得多。

▲接受傳統CPR的傷患,容易被自己的嘔吐物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圖/《就是要你愛上我》劇照/三立提供)

為了證明「俯趴式CPR」真的有效,魏崢針對11位加護病房中剛去世的患者做研究,在未取下血壓量管的前提下分別施予傳統與俯趴式心肺復甦術,結果發現前者的血壓可回到50~60mmHg,用力按壓則可到100mmHg,但有肋骨斷裂的風險;後者用正常力道按壓,測量到血壓為60~70mmHg,用力壓也可到100mmHg以上,證實俯趴式的效果不比傳統式差,甚至更好,該研究已發表在著名的《Resuscitation》國際期刊與《中華醫學雜誌》。

魏崢推行的「俯趴式CPR」並非紙上談兵。近日宜蘭發生一起大客車轉彎壓倒女研究生的意外,剛好有一名陽大醫院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經過,他見傷患趴在地上,很難以傳統方法實施心肺復甦術,立刻建議救護人員採最新的急救辦法,一路按壓背後直到醫院。魏崢的同事日前外出用餐時,也碰到民眾突然暈倒,最後採俯趴式CPR緊急救回一命。

▲振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魏崢。(圖/振興醫院提供)

魏崢提到,每段心跳都有一段時間屬於敏感期,只要在這段時間壓下去,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室纖維顫動,嚴重者可能喪命。且民眾突然臥倒在路上,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並非心跳停止,如果貿然從正面實施CPR,力量又太大,「原本沒事的人都會被壓出事來」,此時從後面施作,因非直接按壓心臟,就有比較少的機會造成心跳停止。

雖然「俯趴式CPR」看似安全,但也不是每一位傷患皆適用。魏崢提醒,孕婦、車禍頸椎受傷,或者傷者背後肋骨已斷裂者,千萬不要貿然按壓,以免造成二度傷害。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