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願意當備胎?可能是「討好型」人格 3原因解析

▲愛情從來都不是靠乞求得來的。(示意圖/達志影像)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備胎,它的原意是指備用的輪胎,但現在被延伸到愛情的層面,也就是形容有的人明明不是很喜歡對方卻依舊保持曖昧關係,享受對方給予自己的關心和便利,這種一個或者多個的存在往往被稱為「備胎」。但是什麼原因讓這樣的一群人甘願地在愛情中成為完全被剝削的階級?

根據心理學網路服務平台「壹心理」專欄作者王春輝分析,「備胎」也許擁有的是「討好型」的人格。曾經有美國心理學家將人際關係中的溝通姿態分為5種,包括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及一致型。

討好型的人在言語層面是「同意」,例如「這都是我的錯」、「我想要讓你高興」,在情感層面則是「祈求」,例如「我很渺小」、「我很無助」,懇求的表情與聲音,軟弱的身體姿勢,而行為層面,過分的和善、道歉,請求寬恕、諒解,哀求與乞憐,讓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春輝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度,絕大部分是由那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决定的,也就是如果在關係中你不愛護自己,那對方也不會來愛護你。「備胎」不珍惜自己本身的感受,而希望用乞求的方式來得到愛,所以他們通常無法得到所追求的對象的珍惜

▲你情我願,這才是愛情。(示意圖/達志影像)

另外,「備胎」也可能是「痴迷型依戀」的患者。王春輝指出,依戀模式是指在嬰兒時期與母親的互動以及依賴,而這種模式會在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中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心理學家將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及回避型4種。

王春輝表示,痴迷型的人害怕獨處,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投入全部的情感,會對沒有親密關係感到不安。當一個人無法與自己和平共處,對單身的狀態感到不安時,會更容易去依賴一個不適合自己也不愛自己的對象,而在發現對方對自己不感興趣時,由於他們害怕再次陷入單身的狀態,所以會害怕從關係中脫離出來回到孤身一人的狀態中

▲「備胎」的求愛之路像是一場「獨角戲」。(示意圖/達志影像)

王春輝還指出,「備胎」的自我價值感很低,潛意識裡對於自己的評價通常是「我不值得被愛」、「我一無是處」等,這通常會導致他們在親密關係的相處中感到焦慮,並且害怕自己不被珍惜、被遺棄,這種對於關係的錯誤期待很可能會變成現實,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

王春輝進一步表示,「備胎」對於能否與自己心儀的對象建立親密關係通常持悲觀的態度,因此在與心儀對象交往過程中的言談舉止、肢體語言中通常就會有意無意地透露出「我不可愛,所以你不會喜歡我」的訊息,於是心儀的對象接收到了這樣的訊息,就會按照「備胎」內心中投射出的錯誤期待來這樣對待他們。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