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夜愛吃鹹酥雞配奶茶,妙齡女奶長「乒乓球」腫瘤。(圖/鹹酥雞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34歲的梁小姐是含糖飲愛好者,平時最愛吃鹹酥雞搭配鮮奶茶當宵夜,2013年6月,她在洗澡時發現胸部有硬塊,前往醫院檢查發現,胸部有一顆3.5~4公分,約為「乒乓球大」的腫瘤,腋下也有一顆小腫瘤,且淋巴結還出現轉移,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HER-2陽性二期乳癌。
根據衛福部公佈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4年乳癌的發生率已高達69.1%,與2004年的48.5%相比,成長近4成,且自2011年起年發生人數已突破萬人,其中又以早期乳癌患者居多,比例佔超過8成。雖然乳癌的致病原因至今仍無法明確界定,但目前可知的事,具有乳癌家族史、年齡大於45歲以上、35歲以上生第一胎的婦女,以及高熱量飲食女性,都是乳癌的高為險族群。
▲術前輔助治療可幫助部分乳癌患者保住雙乳。(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收治梁小姐的馬偕醫院一般外科專任主治醫師張源清表示,臨床上很多年輕乳癌患者,最擔心的就是治療時無法保留乳房,年紀輕輕就成了「少奶奶」,但隨著乳癌治療日新月異,罹患乳癌與切除乳房不能完全劃上等號。
張源清說,近年來新興的「術前輔助治療」,可針對患者基因不表現的不同,選擇先用藥縮小腫瘤,再開刀切除。梁小姐在罹癌後,原本決定做乳房全切除,但當她想到之後會失去女性象徵,「連乳頭也沒了原來樣貌」,就男過到睡不著,短短一個月瘦了5公斤。所幸聽從張源清建議,用化療配合標靶藥物,待腫瘤縮小8倍再做切除,術後的乳房除了表面小傷疤外,外型並無明顯差異,生活也未受影響。
▲得乳癌只能「切除乳房」嗎?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這麼說。(影/記者嚴云岑攝)
雖然乳癌「術前輔助治療」可幫助患者保住雙乳,但並不適用於所有狀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表示,術前輔助至需要用到放療與標靶藥物,孕婦、有自體風濕免疫疾病、已做過化療卻無效的患者,不建議施作。
此外,若檢測出腫瘤位置為「多發性」,或者腫瘤大小佔乳房比率50%以上,或者腫瘤位置靠近乳頭、乳暈的患者,也建議做全切除手術。因為此類患者化療效果不大,且乳頭乳暈切除後的復發率,較長在周圍者高出10~15%以上。劉良智建議,患者應與醫師做好充分的溝通,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