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也是熱門的精油香味。(圖/北市大地工程處提供)
文/蔣麗君
自古以來,人們便發現某些芳香植物可以幫助減輕生病時的疼痛與不適。早在幾千年前古文明大國的藥典書籍中,就有詳細的藥草治病紀錄,甚至觀察到動物生病時也會本能地尋找天然藥草來治病,於是芳香植物可以治病的經驗就這樣傳承下來。
芳香療法的英文是aromatherapy,其中「aroma/芳香」表示嗅覺芳香氣味,「therapy/治療」是指設計一種處置方式來治癒個體。因此,「aromatherapy/芳香療法」是指以芳香植物所萃取出的精油為媒介,並利用按摩、泡澡、薰香等方式,經由呼吸或皮膚吸收進入體內,達到預防疾病與保健的功效。「芳香療法」可說是一種預防醫學。
芳香療法是一種整體療法,把精油運用在人體,使心靈、身體各方面獲得助益。精油分子極微小,能穿透皮膚而快速吸收,進而由血液循環至各個器官,刺激神經末梢,傳遞訊息到腦部,並經由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使腦部情緒放鬆,達到改善生理功能的目的。
另外,研究報告顯示,嗅覺能影響人的認知與情緒,因此精油可利用吸入方式,藉由嗅覺作用在邊緣系統與腦部引發各類情緒;接著透過下視丘調節與轉換訊息,再送到腦部的其他部位。因此藉由嗅覺的腦神經系統傳達訊息,達到控制血壓、呼吸、心跳、心理壓力、記憶及荷爾蒙協調等影響神經、心理、生理與行為的效果。
精油的使用方法
▲精油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大自然中的植物行光合作用後得到養分,某些植物還能進一步把這些養分轉化成芳香分子,也就是精油(essential oil)。
精油最常用在芳療上,而在提煉時又以做為芳療使用的精油最為嚴謹。它的濃度很高,要萃取一小瓶頂級精油,需要大量的植物,因此非常珍貴。精油的種類眾多,可供人體芳療應用的更達數十種。
使用時,可以針對自己身心靈的實際狀態、需求,選擇最適當的芳療方式。例如:想讓情緒恢復平衡,可以選用薰香、噴霧或直接吸嗅的方式,經由吸嗅芳香精油就可有效地舒緩和安撫心靈;而當身體疲倦、肌肉酸痛時,也可以藉由精油按摩來減緩身體的不適。把精油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保持身心靈的健康、平衡,提升生活品質。
以下介紹各種不同的使用方法。
直接吸嗅,這是極為簡易的精油使用方式,藉由吸嗅精油分子,達到提振精神、身心保健的功效,這項方式有助於呼吸順暢、減輕壓力。
擴香法,這是運用各式擴香器具,以加熱的方式使植物芳香分子散布在空氣中,再利用呼吸達到溫暖心靈、幫助睡眠、居家芳香等芳香療效,是最受歡迎的使用方法。
透過嗅覺是芳香分子最能被迅速吸收的方式,想使室內芳香並享受森林芬多精與植物菁華,可選擇使用超音波負離子香氛儀,不但安全,還可以把精油霧化,使身體細胞迅速吸收。使用香氛儀只需6~8滴的用量就可以發揮到最大的效果,但是一定要用100%頂級有機能量精油,才能讓身體呼吸到最潔淨的植物菁華。添加精油的噴霧,主要有兩種用途,除了有保溼及滋潤肌膚效果外,還可淨化空氣,帶來芳香氣氛。
直接塗抹,被蚊蟲叮咬、過敏時,直接在患處塗抹薰衣草、茶樹、羅馬洋甘菊精油,可有效幫助止癢。精神不濟、疲勞時,滴1~2滴精油在手掌中摩擦生熱,可立刻消除疲勞、提振精神。
按摩是由來已久的治療藝術,也是最舒適的芳香體驗,可以幫助精油分子加速吸收,使身心放鬆、保養肌膚、雕塑身體曲線,並且活絡血液、促進淋巴循環、增強免疫系統。精油具有高度滲透性,它能在約2分鐘內藉由按摩滲入皮下組織,並隨血液循環系統、淋巴系統與神經系統到達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親密愛人或親子之間,透過精油按摩能傳達彼此最深的情感愛意。
泡澡,在沐浴時,以精油調和按摩油(約6~8滴,10ml)按摩全身,再清潔肌膚;或在沐浴乳中加入1~2滴精油,藉由搓揉動作把護膚成分緩緩送入肌膚,然後再淋浴或浸浴。也可在泡澡時加入6~8滴精油,藉由浴室中的蒸氣幫助身體吸收,並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放鬆身心、舒緩情緒、安心助眠。沒時間泡澡時,可在盆中加入2~3滴精油泡手或泡腳,或先以精油調和植物油按摩後再浸泡,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疲勞、消除黴菌造成的異味,進而預防感冒,並迅速恢復活力。
溼冷敷,準備一盆冷水或熱水,滴入2~3滴精油,把毛巾完全浸入水中吸收精油,再擰乾毛巾後敷於肌膚上。冷敷能使受傷的肌肉得到鎮靜與舒緩,改善發炎與疼痛感,在發燒時能幫助退燒;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散瘀,使僵硬緊繃的肌肉柔軟、緩解關節酸痛等不適症狀。
添加在保養品中,可搭配色彩變化與超強保溼玻尿酸成分,添加在包括面膜、沐浴乳、乳液、噴霧等保養品中,使現代人與精油更密切貼近,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常用精油的功效
一般較常使用的精油有:
茶樹,原產地是澳洲,是唯一可對病毒、細菌及黴菌3種微生物都有殺菌效果的精油,也是一種強力的免疫機能刺激精油,常用於消炎與殺菌,可減輕感冒症狀。
尤加利,原產地是澳洲,廣用於燻蒸吸入或胸部按摩,對各種發炎及發燒有效。在外用上,對神經痛的止痛效果良好;可用在燙傷部位,有止痛及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上,有殺菌、祛痰及輕微地防止氣管炎的效果,對於大多數的呼吸道疾病有效。
檀香,用於治療時,常與祕魯香脂或塔魯香脂,以及白千層或洋甘菊混合,外塗治療過敏、溼疹、膿腫與皮膚乾裂引起的皮膚炎,同時有助安眠作用。
百里香,是補身劑與激勵劑,可健胃、助消化、抗痙攣,有助於胸腔傳染性疾病,具治癒、安撫與軟化作用,能改善氣喘、流行性感冒、傷風、咳嗽、發燒、神經質及疼痛。
檸檬,法國植物療法專家稱檸檬為「萬靈丹」,認為它有興奮、健胃、祛胃腸脹氣、抗菌、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對於舒緩靜脈曲張或微血管破裂非常有幫助,也有助於消除經前症候群及失眠。
洋甘菊,能補身、助消化、鎮靜、抗過敏與消毒。在熱洗澡水中加入,能消除身體各部分疲倦與疼痛,針對臉部神經痛與鼻竇炎病患,在鼻子至太陽穴間按摩,應可馬上止痛。
薄荷,在現代醫療中,許多治療師、醫師與科學家都肯定薄荷具有健胃、祛除腸胃脹氣、抗痙攣、補身與激勵的醫療價值,也適用於神經失調、神經性嘔吐、脹氣與結腸炎。
依蘭,可平衡身心情緒、舒解壓力。時常心悸或低血壓的神經質、情緒化者,可在手帕上滴幾滴,深呼吸幾分鐘,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迷迭香,藥草與精油有極強的抗菌作用,具興奮、養肝與利尿功效,可用於風溼與呼吸道疾病。
天竺葵,是芳香療法中重要的精油之一,足以列為急救品,可做為治傷藥、補身劑、殺菌劑、止血劑,適用於疲勞、萎靡不振與病體的復健。
佛手柑,主要是具有殺菌效果而被用在芳香療法上,許多治療師證實它的功效不遜於薰衣草,具提神振奮,使頭腦清晰,以及消毒、殺菌作用。
薰衣草,在芳香療法中用途最廣的精油之一,為人們所愛用,具有抗痙攣、利尿、抗菌、治創傷、促進循環等效果。
甜橙,精油具有多種屬性,是肌肉與神經系統的滋補劑,適用於溼疹與皮膚炎,尤可美膚,幫助皮膚恢復青春,抵抗皺紋。
健康照護上的應用
臨床芳香療法是一種輔助療法,主要用在醫院、臨終照護和社區機構中,利用精油成分所具有的特殊活性作用達到預防與輔助治療的效果。這幾年越來越多醫院的臨床研究報告證實芳香療法的療效,許多國家的醫療從業人員,包括護士和復健師等,開始學習與了解這門輔助療癒藝術。透過塗抹、噴霧或擴香等外用的方式,改善病患健康與情緒,全方位運用芳香精油,達到身心保健、養生與照護的目的。
臺灣這幾年也有越來越多醫療從業人員與機構意識到「臨床芳香療法」的功能性,開始在醫院和照護中心進行芳療以輔助正統醫學,實施結果使醫療品質提升不少,獲得許多好評。
芳香療法雖被歸類為另類醫學,但是在癌症末期病人安寧照護上,成效愈來愈越受到眾多人的肯定與認同,即使正統醫學也不能不正視它的價值。英國學者整理1990年後發表關於芳香療法的150篇研究報告,發現芳香精油按摩常用來做為提升癌症及安寧照護病患的生活品質,以及減輕身體疼痛的輔助療法。
此外,家屬為病人做精油按摩,除了精油本身具有止痛等療效外,家屬和病人透過按摩的肌膚接觸,也能增進家屬和病人的關係。一般而言,家屬的接受度都很高。臨床上,會使用羅馬洋甘菊精油及薰衣草精油混合為癌症病患按摩,按摩後具鎮靜及放鬆效果,能提升睡眠品質,使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芳香療法也常用在女性的問題上。女性在更年期時,不論在心理、生理、身體、外表都受到影響,它會直接影響身體機能,誘使老化、衰退、病變發生,甚至引發長期的病痛。常見女性更年期的生理症狀,有水腫、肚子脹氣、骨頭痠痛、潮紅、昏沉倦怠、體重增加、皮膚乾燥等;心理上會承受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導致憂鬱症、失眠等問題。
上述現象可以使用不同的精油來舒緩不同的症狀,例如:伊蘭可解除壓力、憂鬱和緊張,薰衣草精油可緩解壓力、憂鬱、失眠、肩膀僵硬,絲柏與薄荷能解除熱潮紅,檸檬精油能解除關節痛、頭痛,對於症狀的改善可達統計上的意義。
另外,女性經前症候群的種種症狀,包括生理與心理的不適,常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使用精油也證實有改善作用。國內學者研究結果顯示,以佛手柑、橙花、依蘭複方精油配方,每周一次施以芳香按摩,經8周後,該複方精油對於經前症候群的生理、心理和行為方面具有改善作用,尤其在心理方面的改善最為顯著。
臨床上也用薰衣草、茶樹精油以按摩的方式,對於血液透析導致搔癢困擾的病患,具有緩解搔癢症狀的效果。研究指出,以安養護機構的64位住民為對象,利用狹葉薰衣草薰香方式,發現住民焦慮與憂鬱的情緒獲得改善。
在產科病房,精油可運用於緩解孕期的生理不適;產後可用於促進或抑制泌乳等用處,還可促進與個案之間良性的溝通。待產護理的研究也發現,芳香療法對於產婦待產中的焦慮、疼痛、噁心、嘔吐、宮縮等情形都有助益,且可提升自然生產率及減少待產時藥物的使用。不僅對於產婦,甚至對助產士而言,芳療都是一種相當受喜愛的照護措施。
芳香療法的普遍性,使得它的身價與受歡迎程度日漸高漲。但國內的芳香療法仍屬於輔助與另類療法,療效需更多的研究佐證及臨床證實,因此必須提醒使用者謹慎使用。目前國內芳香療法制度尚未健全,僅有少數專業證照制度,但相信未來芳香療法於醫學、健康促進及健康照護上,必能占一席之地。
作者蘇貞瑛 ,大仁科技大學護理系。本文刊登於《科學發展》2012年1月,469期,以及《科技大觀園-科技部》網站,經作者同意授權全文轉載。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