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蕭惠文。(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進口茶葉主要用於手搖杯冷飲,食藥署今(1)日公布近3年輸入茶葉不合格率統計結果,以印度8.1%、日本7.7%、越南4.6%分居前三名。北區管理中心科長蕭惠文表示,在邊境查驗上,主要以農藥殘留超標為主,目前食藥署共針對311種農藥殘留訂限量,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將依規定辦理退運或銷毀,並可提高產品抽驗率,最高至100%。
蕭惠文說,近3年我國茶葉共計輸入2萬1379批、約9萬8523公噸,平均不合格率都維持在介於3.5%至3.9%之間,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3年來共抽驗出217批檢驗農藥殘留不合格,均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未進入國內市場。
分析不合格率最高的前三名,最高的印度在抽驗的420批紅茶、綠茶與部分發酵茶中,共有34件不合格,不合格率8.1%,推測是因熱帶地區,農藥用量大所致;第二名的日本,因2012年福島核災爆發後,需對所有進口食品逐批抽驗,因此檢驗批數高達2243批,但蕭惠文表示,其中抽驗農藥者,共有700多批,不合格率7.7%,輸入產品以綠茶為大宗。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德原。(圖/記者嚴云岑攝)
由於國際間對農藥的限量標準不同,有些在當地檢驗合格的產品,輸台後卻會因為達標「卡關」。她舉常用於綠茶栽種的農藥「賽果培」為例,台灣的現象標準為0.05ppm,較日本嚴格,若輸入產為達台灣標準,只能被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德原也表示,為強化規範食品業者自主管理責任,自2015年7月31日起,輸入茶葉業者應實施強制性檢驗,每季或每批至少一次檢測農藥殘留;今年7月31日起,也要求食品業者建立追溯系統,並上傳食品追蹤資訊管理系統「非追不可」;2017年7月31日起,更應就來源、製造、儲藏、銷售等各項重要管制環節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希望透過政府查驗與業者共同努力,確保國人健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