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痛難抹滅!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9成以上反覆噩夢


▲一般民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終生盛行率約1成左右。(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趙于婷/綜合報導

破入暗夜的尖叫驚悚,致命的下墜感炸開,碎石鋪天蓋地襲來。動不得、叫不了,惡水不給人活命般的湧入口鼻。沒被血糊住的那隻眼,印著悲傷而無力的畫面,無力、無望,對妻兒父母無力挽救的憤恨,二月六號凌晨三點五十七分,是台南人最傷痛的一夜。

地震、海嘯、火災等災害;汽車、飛機、船的意外事故;在犯罪事件中遭受攻擊、凌虐或性侵等等,往往都可能對受害者帶來「創傷」。個案親身經歷或直接目擊死亡、嚴重身體傷害、威脅到自己或他人身體完整性的狀況。事件後,一個月內個案出現情緒、認知、行為改變如下列者,稱之為「急性壓力疾患」,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或超過一個月以上才出現症狀則稱之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據統計約6成男性及5成女性終其一生曾遭遇重大創傷事件,然而,並非遭遇創傷便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般民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終生盛行率約一成(8%)左右,但隨著創傷事件的性質、嚴重度、持續性的不同都會影響盛行率。

病人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或在夢境中反覆經驗創傷事件,並出現令其挫折、沮喪、恐慌、害怕的心理反應,生理也會伴隨出現心悸、盜汗、血壓上升、手抖、喘不過氣等症狀;病人會逃避去想起事件,逃避可能與事件相關的人、時、地、物。對事件重要細節的回憶有困難,情緒變得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疏離,拒絕參與重要活動,對未來悲觀,感覺不到幸福、快樂或愛;顯得暴躁易怒,衝動控制變差,易受驚嚇、無法專注、睡眠障礙等。


▲周遭親友的適時陪伴、耐心傾聽及真心關懷是重要的一環。(圖/記者季相儒攝)

雖然並非人人都會發展至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也不能忽略多數病人會在創傷後一至三個月內陸續出現部分且程度不一的症狀,比如4成病人會有逃避、麻木;6成會有警覺性異常;9成以上甚至會反覆回憶或夢見創傷。三個月後隨著時間增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比率會逐步下降。

另外,兒童時期曾遭遇創傷、人格疾患、欠缺家庭/社群支持系統、女性、最近尚有其他壓力生活事件、過去曾罹患其他情緒或精神疾患、藥酒毒癮者等都是易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風險病人。

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抗憂鬱劑有其效果且病程慢性化者更為第一線治療,但需規則服用 1~2 週以上方能見其療效,必要時佐以情緒穩定劑,鎮靜安眠藥則短暫用於失眠患者。心理治療的方式及適用的範圍則相當廣泛,但是需依病人的人格特質、罹病時間、症狀嚴重度而有不同的方式。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表示,周遭親友的適時陪伴、耐心傾聽及真心關懷是相當及時也重要的一環,更必須注意的是避免一再質問事件發生過程或要求病人立刻堅強起來,尊重病人對表達情緒的自主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