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來勢洶洶 「衣服也噴防蚊液 增強保護效果」


▲傳播茲卡病毒的「埃及斑蚊」。(圖/取自維基百科)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疫情蔓延全球,國內日前發現首例境外移入感染個案,疾管署已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為了防疫茲卡病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展開緊急因應措施並提醒,茲卡病毒主要經由斑蚊叮咬傳染,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得病後僅能症狀治療,因此避免病媒蚊叮咬仍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北市聯醫傳染病防治部顏慕庸部長指出,茲卡病毒與大家熟知的登革熱病毒同屬「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有近8成的人感染後並無明顯症狀,2成多的患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但較輕微,以發燒合併皮膚疹、關節痛或結膜炎等為主,另外也可能有頭痛、後眼窩痛、噁心及腹痛等。這些症狀通常在3–12天的潛伏期過後開始,症狀持續約2–7天,常會被忽略或被誤認為登革熱。

顏慕庸進一步表示,依去年中南美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感染茲卡病毒的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的案例,雖無直接因果證據,但確有明顯增加的現象。目前紅色警示區為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注意區為柬埔塞、印尼、菲律賓、馬爾地夫、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建議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疫情區。

顏慕庸指出,若病例發病期間已在國內,將針對其發病期間活動地點的接觸者;若發病前12天未曾出國,原則上以病例住家/活動地點為中心,儘速對病例周圍半徑至少50公尺地區的民眾進行健康監視,如發現有疑似症狀者,均採血送驗,以確認感染源。

在預防措施方面,戶外活動時可以使用經衛福部核可、含DEET的防蚊液,建議穿著長袖衣褲,並在衣服上噴灑防蚊液,增強保護效果;至流行地區活動,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也要定期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若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發病期間要待在蚊帳內或室內,避免被蚊子叮咬造成次波傳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