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奶奶確診大腸癌1年後,胃部息肉也演變為癌症。(示意圖/免費圖庫Unsplash)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一名75歲奶奶因貧血進行腸胃鏡檢查確診大腸癌「已快造成腸阻塞」,同時在胃鏡底下又發現腺瘤性息肉,已有細胞病變的跡象,當時醫師強烈建議要手術切除,但她深怕「開完大腸又開胃」身體恐撐不住。不想連續開刀、想先養好病體,怎料過了1年後再回診,原先的胃息肉已長到3倍大,已惡化為癌症,最後只能進行半胃切除手術。
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該名女患者的貧血經確認非婦科問題後,隨即轉診至腸胃科以排除腸胃道血液流失的疑慮,先是照腸鏡,就發現有顆3公分的大腸癌,且已快要造成腸道阻塞。此外,照胃鏡時也發現有腺瘤性息肉,切片化驗驚見細胞已經開始病變,算是癌症前期了。
王威迪表示,因現今有新型胃鏡可進行黏膜下剝離術,只需將該處病灶削除,胃部仍能完整保存,因此當時即建議患者手術切除。但他也坦言,「75歲婆婆就很難跟她溝通,她覺得『我才剛開完大腸,你又叫我開胃,不是要我的命嗎?』」最後家人也勸說不了,胃部手術只好先作罷,讓她先行返家調養身體。
▲患者最後只能接受半胃切除手術。(示意圖/達志)
王威迪說,時隔一年,患者自覺身體恢復狀況稍好,唯獨一直解黑便困擾著她,抽血仍有貧血。再照胃鏡,赫見原本的腺瘤性息肉已經長到3倍大,且表面的血管、黏膜都已顯示異常,再次切片已不是細胞異常,而是「直接打到癌症」,因病況嚴重、範圍較大,最後只能轉外科進行半胃切除手術。他心疼表示,能理解患者同時罹患2種癌症皆需手術,的確會讓家屬產生猶豫的心情。
王威迪也藉此衛教說明,臨床上經胃鏡發現的息肉有90%屬於「胃底腺息肉」,息肉與胃的黏膜顏色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可能會長出很多顆,一般都小於0.5公分,因沒有特別癌化的風險,所以不需要特別追蹤。
「胃增生性息肉」則佔了5~10%。王威迪解釋,其在長期胃炎,或胃幽門桿菌感染導致長期胃發炎情況的患者身上,可能就有長這息肉的風險。它因表面血管豐富、看起來很紅,國外文獻中又稱其為爛草莓,若有出血、或太大顆剛好阻塞胃的出口,即建議切除;此外,一旦生長超過2公分,恐使癌化風險再提高,也建議要切除。
最後則是「胃腺瘤性息肉」。王威迪說明,該比例僅佔1~2% ,如果發生一定要直接切除,並在3~6個月後持續追蹤,觀察是否有其他沒切乾淨的息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