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總是精疲力盡? 教你對付「工作情緒勞動4招」

▲▼上班,職場,同事,工作,辦公室,社畜,員工。(圖/取自免費圖庫xframe)

▲職場上,除了體力的付出,還有一種「心累」。(示意圖/免費圖庫xframe)

文/常春月刊

明明一整天沒真正忙到什麼大事,但下班後卻感覺精疲力盡!或跟某些同事講完話之後,整個人有點虛脫,或「今天可以了」的感覺! 

你聽說過「情緒勞動」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您正有這些感覺,您可能正在經驗著「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當中。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一詞,是由美國學者霍奇查爾德(Arlie Hochschild)在1983年所提出。主要意思是,為了讓工作或事情可以順利運作,而調整自身的情緒狀態,以呈現適宜的表達方式。

職場上,除了體力的付出,還有一種「心累」;這個心累可能是因為,工作過程中,我們在不知不覺間調動或調整了內在的許多感覺或感受,這些感覺很可能是跟同事、主管、客戶或廠商……等等,進行互動時,所提取的情感交流。然而,這些情感交流是隱形的,無法估計;也因此,往往讓人忽視或難以注意到情緒勞動的成本所在。

比如說,在跟主管報告時,擔心會被主管退件的這份心情,或是當主管看起來有疑惑,我們趕緊多做一些補充或講解時的狀態;這些因著讓主管可以不刁難,或是讓提案順利過關的心情起伏,到後面我們去做了安頓主管的心情。這一連串的過程以及各種表現,幾乎都動用到了「情緒勞動」。這或許是我們在與主管開完會之後,會感覺十分疲憊的原因之一。

除了主管之外,還有日常與同事們的相處也常發生。比如有些同事愛探人隱私,我們為了保護自己,在對話時不斷地思考可以講到哪裡、可以講些什麼,或是在某些問題上的表情管理……等等,這些都動用到我們的心理狀態。於是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出現「跟這個人講話好累」的感覺。

然而,情緒勞動並非總是負向的。有時,我們在經驗情緒勞動的過程中,在心裡的調整與思考,反而讓我們在職場上能更進一步地學會與如何他人溝通、如何理解主管的意思,或是找到自己工作上的節奏……等等。這些內在的調整經驗,有時是讓我們在職場上如魚得水的成長蛻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只是有些時候,情緒勞動的次數太頻繁,或是太沉重,就演變成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也就是我們開始感覺到提不起勁,對工作、對家庭、對生活……等失去了感受或應對的能力。 

當發現自己正面臨到情緒的波動起伏劇烈時,就這麼辦 

如果有這樣的情形出現時,或許可以用以下SCAN步驟試著安頓自己: 

Stop:先讓自己停下來。如同機器般不眠不休地運作,也會有卡損的一天。身為擁有感知能力的我們,更需要為自己撥出一點時間休息。

Call Out:向身邊的人求助,或是尋求專業資源來幫助我們,一起思考可以如何轉換目前的困境。

Adjust:靜下來後條列出來,目前造成生活困境的原因,再進一步思考有哪些可以調整的,為自己整理出心裡的空間。

Near:靠近自己。當我們內在感到疲憊或耗竭時,通常也意味著我們離自己想要的生活,或是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遠了,我們需要停下來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與工作? 

工作後的自我掃描,或許可以為我們檢視在職場上所付出的隱形成本,甚至能藉此整理內在與提升自我。
 

延伸閱讀:
·職場霸凌引發精神疾病,算是一種職業病嗎?可以請領勞保職災給付嗎? 一篇詳解
·主管貶低、同事言論威脅...遭「職場PUA」怎麼辦? 專家授「3個方法」保持心理健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