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奪命「食人菌」疫情!恐是有新病原株 疾管署曝台灣監測現況

病房,醫院(圖/達志/示意圖)

▲日本近期爆發嚴重「食人菌」疫情。(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日本近期爆發嚴重「食人菌」疫情,從今年1月到現在,才短短的5個月就超過977人因感染A型鏈球菌而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疾管署指出,今年第1周至第22周,每周A型鏈球菌檢出件數介於22至36件,和近4年趨勢相當,而A型鏈球菌感染個案的增加,可能是有新的病原株的出現。

根據日本《讀賣新聞》的報導,日本2023年共有941人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然而2024年光是1月至6月2日就已經出現977例感染案例,創下1999年以現有調查方法統計以來的最高數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A型鏈球細菌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是一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細菌,通常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除感染喉嚨外,A型鏈球菌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疱瘡,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是更深入到筋膜,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若引起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恐導致多個臟器衰竭,進而引發休克死亡。

曾淑慧說,A型鏈球菌感染雖然不屬於法定傳染病,但依據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LARS)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1周至第22周,每周A型鏈球菌檢出件數介於22至36件,和近4年趨勢相當,另為及早發現新的致病病原株,疾管署也持續針對侵襲性鏈球菌感染個案的菌株做基因定序,以了解主要病原株致病力與傳播力狀況。

曾淑慧提醒,A型鏈球菌感染個案的增加,可能是有新的病原株的出現,也有可能是因為環境改變,有利於病原傳播,如新冠疫情趨緩,放寬防疫措施,人際接觸增加,目前仍須持續監測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