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小心5種蟲」! 被牠咬一口致死率恐達60%

▲附著於人體下眼瞼的恙蟲。(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被恙蟲叮咬要小心,嚴重恐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不少人趁著端午節3天連假安排出遊,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隨著氣溫越來越熱,在這期間也是各種小蟲最活躍、開始亂竄的季節,因此到郊外時也增加被蚊蟲咬傷的風險,包括蚊子、小黑蚊、跳蚤、禽蟎,恐引發皮膚紅腫癢,尤其要小心別被恙蟲咬到,可能造成高燒、頭痛,甚至休克,若未妥善治療死亡率達60%,提醒大家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 疾管署公布2志工團赴菲、緬染登革熱返國,籲前往流行地區要做好防蚊,圖為噴防蚊液示意圖。(圖/記者洪巧藍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夏季出遊防蚊液不可少。(示意圖/記者洪巧藍攝)

黃軒醫師在粉專盤點端午節出遊要小心「5種蚊蟲」:

1.蚊子:天氣溼熱特別容易滋生蚊子,一被叮咬就會使皮膚紅腫癢,有些人甚至會產生過敏反應。因此要注意環境清潔與個人防護,可透過穿長袖衣褲、噴防蚊液預防蚊子叮咬。

2.小黑蚊:被小黑蚊叮咬常常會引發劇癢,牠們通常會叮咬你忘了遮蔽的小腿或手肘。切記在戶外活動時,要使用防蚊產品。

3.跳蚤:被跳蚤叮咬,皮膚上會形成紅色凸起的疹子,多顆時會呈現一直線或一圈。記得要保持寵物與家中環境清潔,並遠離雜草與灌木叢。

4.禽蟎:通常與鳥類接觸後才會傳染,被叮咬後造成紅腫癢。除了避免接觸鳥類外,也要妥善清潔鳥巢。

5.恙蟲:恙蟲叮咬可能引起恙蟲病,表現出高燒、疼痛等症狀,嚴重還會休克。建議在戶外活動時,穿著長袖衣褲,並使用防蚊液。

掃墓小心恙蟲。(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無痛性焦痂」是被恙蟲咬到的重要特徵。(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根據疾管署歷年監測資料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通報數自4~5月開始呈現上升狀態,6~7月達高峰。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叮咬而感染,其會停留在草叢中,伺機攀附在經過的動物或是人類身上。

一般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遭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無痛性焦痂」,若未妥善治療,死亡率高達60%,經治療後死亡率則可小於5%。

該如何防蚊蟲?黃軒提醒,在裸露的皮膚上噴灑含有「敵避(DEET)」的防蚊液,並在衣物上噴灑含有苄氯菊酯(百滅寧)的驅蟲劑;在戶外要穿著淺色的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的機會,此舉也更容易發現附著在身上的蟲蟲;回到家後,也要仔細檢查身體,特別是腋下、腹股溝及腳踝等容易被忽略的部位,避免「引蟲入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