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薯條!愛吃「超加工食品」7後果 失智風險增25%

▲▼薯條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薯條屬於「超加工食品」別多吃。(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超加工食品」早已充斥你我生活,吃多不只變胖,還可能增加各種疾病風險。嫚嫚營養師說明,超加工食品指的是經過多步驟加工程序處理,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以及經常去除原食材大部分營養成分之產品。她示警,當超加工食品攝取比例超過總熱量20%,恐使憂鬱、癌症及失智症等7大危害風險劇增,建議一週最好別吃超過3次。

嫚嫚營養師在粉專衛教,「超加工食品」吃多對健康危害多,其為經過多步驟加工處理,如提取、改變質地和重組,並添加多種添加劑如防腐劑、甜味劑、色素、調味劑和穩定劑,同時去除大部分原食材的營養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嫚嫚營養師說,超加工食品通常營養價值較低,含有高糖、高鹽、不健康脂肪與高熱量密度的特性,像是熱狗、洋芋片、薯條及漢堡肉、泡麵等等,都屬於此類。

▲▼台酒泡麵。(圖/記者周宸亘攝)

▲營養師提醒,超加工食品攝取比例勿超過總熱量的20%。(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差在哪裡?嫚嫚營養師解釋,前者加工步驟較少,通常含有較少添加劑,目的是延長保存期限或改變味道,如冷凍、乾燥、發酵等,會保留大部分營養成分,像是豆腐、泡菜和冷凍蔬菜。她說,雖然超加工食品透過加工技術,使食品變得更具吸引力,保存期延長也更易保存,但若飲食攝取比例超過總熱量的20%,恐增各種健康風險。

關於超加工食品對人體的危害,嫚嫚營養師引述研究示警,其使憂鬱風險增加44%、肥胖風險增加51%、焦慮風險增加48%、癌症風險增加12%、全因死亡率風險增加18%、失智症風險增加25%、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2%。她建議飲食中盡量避免,一週食用次數最好少於3次,飲食多選擇加工程度少或天然原型食物,是最有效維持健康的方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