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跳16蹲!他隔天「一起床變掰咖」 醫警告3種人別挑戰

▲Energy的16蹲爆紅。(圖/翻攝自YouTube/Energy)

▲Energy的16蹲爆紅。(圖/翻攝自YouTube/Energ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男團Energy新單曲〈星期五晚上〉掀起一波「16蹲」挑戰熱潮。北部30歲陳男週末與友人歡唱KTV,一時興起挑戰16蹲,卻因太久沒運動加上缺乏熱身,隔天起床「慘變掰咖仔」忍痛求診。收治個案的復健科醫師饒紀倫觀察到,近期門診的確有不少年輕患者因大腿肌肉拉傷或膝蓋疼痛掛號,原因就是沒暖身跟風挑戰16蹲,人數約增加30%。

16蹲在各大社群平台迅速颳起旋風,不分年齡、性別紛紛拍片仿效。禾馨醫療疼痛科暨復健科醫師饒紀倫指出,深蹲運動可強化下半身肌肉群、提升心肺功能、改善平衡感、預防跌倒,16蹲類似深蹲運動加強版中的「快速深蹲(Speed Squat)」,算是一種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嗨跳16蹲!他「一起床變掰咖」 醫警告3種人別挑戰。(圖/公關提供)

▲饒紀倫醫師以超音波替患者檢查及治療。(圖/公關提供)

饒紀倫說,除了訓練肌力、肌耐力,還能加強爆發力、提升最大攝氧量。不過,連續16次快速蹲跳,肌肉必須迅速地收縮、放鬆,關節也得承受極大壓力。若平時沒有建立良好體能或是當下姿勢錯誤,一不小心就會受傷。他提醒,3大族群包括膝關節疼痛或有舊疾病史者、剛進行關節手術者、缺乏肌力與核心訓練者,建議不要輕易嘗試挑戰

若平常不擅長運動又想挑戰16蹲,饒紀倫建議,要選擇平穩堅固的地面,穿著合適的運動鞋,先進行足夠的伸展與暖身,再從3~5次蹲跳開始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只要一感受不適便立刻停止,才是保護自己最安全的作法,同時也可以先做以下暖身運動。

1.抱膝運動:單腳放輕鬆伸直,另一隻腳彎起來,用雙手抱住膝蓋下方,之後將腳原地放下,換另一隻腳重複同樣動作。

2.弓箭步轉體:是暖身運動裡最重要的動作。右腳在前,左腳在後,雙膝彎曲呈90度,上半身向右旋轉,停留3秒後交替動作。

3.原地踏步:反覆抬起左右大腿至腰部(近90度為佳),搭配雙手前後擺動。

▲▼energy專訪-TORO,阿弟,坤達,牛奶,張書偉。(圖/記者周宸亘攝)

▲天團Energy回歸樂團。(圖/記者周宸亘攝)

饒紀倫示警,膝蓋關節及半月軟骨是身體的脆弱部位,無法承受外力撞擊和反覆壓力,不僅可能帶來急性裂傷,甚至引發關節積水、關節炎等問題。假使因蹲跳導致膝蓋、腳踝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可先冰敷10~20分鐘,感到刺痛就暫停冰敷,待紅腫熱痛緩解即停止冰敷以免阻礙血液循環,如果仍持續感到疼痛不適,就要盡快就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