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東報導
台東南迴地區地處偏遠,超過100公里沒有一家醫院,居民一有緊急狀況得往台東市區就醫,超過1個小時的路程不禁讓人感嘆得「命要比路長」。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大武鄉衛生所不斷進化,和高醫附醫合作設置24小時緊急醫療中心,將看診科別增至10多科,另也透過科技、遠距醫療輔助看診,讓當地民眾可就近獲得最即時醫療,4年下來省下的車資、醫療費用多達千萬元,幫居民省下超過5.8萬小時的就醫往返時間,不再苦於「誰來帶他們去看病」。
▲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東大武鄉等南迴地區民眾就醫困難,因為醫療資源不足,當晚上突然生病,或者臨時出現不適需要檢查,甚至有每周2~3次復健需求時,都得舟車勞頓遠赴台東市區就醫,經過多年努力,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於2020年正式啟用,讓衛生所社區醫院化。
有24小時急診服務的衛生所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15日前往視察致詞時表示,台東地形狹長,過去當地居民常常感嘆「命要比路長」,然而「我們沒辦法把路變短,就要把醫療送進來」,到現在大武鄉衛生所已經成五星級偏遠醫療。
大武鄉衛生所首先從硬體面重建提升,石崇良指出,經歷土地取得、建造等重重困難,可說是披荊斬棘才蓋出這間號稱「全台灣最美麗衛生所」,不但功能強化,更合併由高醫附醫急診部支援的「24小時緊急醫療中心」,可以幫緊急病患做初步、第一時間救治,需要轉送時更搭配高級救護技術員來確保過程中病人安全,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從高醫來支援的急診醫師王品涵示範急診醫療視訊。(圖/記者洪巧藍攝)
結合醫學中心提供支援專科門診
過去大武鄉衛生所僅設有一科家醫科醫師,看門診還要兼顧急診。以往居民來到衛生所要問,「今天有沒有醫師?」到現在則變成,「今天要看哪一科?」
大武鄉衛生所主任林樹婷指出,目前除家醫科、牙科,還有骨科、腎臟內科、精神科、心臟科、腸胃內科等10個專科,另也提供3個特別門診,為乳癌及大腸癌的檢查,以及C肝的治療,當地居民也終於可以在地進行腸胃鏡、乳房穿刺等檢查。
其中2021年新設的復健科,石崇良形容已經達到醫院等級,有物理治療師駐診、復健科開診,成大武衛生所診療需求最高的科別之一。林樹婷說,以往居民若有復健需求,要奔波往返台東市區,一趟車程來回加上醫療費用,一次得花費超過3000元,現在不但可就近到衛生所復健,費用更是大大降低。
▲▼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提供醫院等級復健中心,主任林樹婷(上圖)說明居民運用情況。(圖/記者洪巧藍攝)
遠距醫療率先實現區域
石崇良說,台東縣是第一個完備11個山地鄉衛生所都配備遠距醫療,同時和四大醫學中心合作,除在地台東馬偕、另有高雄長庚、高醫附醫、花蓮慈濟等4醫學中心支援遠端,是把醫學中心服務送入偏鄉的例子。
林樹婷指出,衛生所為此導入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即時影像醫學檢查,更將專科門診結合5G遠距醫療,例如腎臟科糖尿病照護網病患,可以定期透過遠距眼科來追蹤是否有眼睛病變等情況。
▲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遠距眼科醫療,先於在地進行檢查(上),連線高醫眼科醫師宋紹瑜進行即時遠距看診(下)。(圖/記者洪巧藍攝)
減省到醫學中心就醫的時間與經濟成本
由於有了24小時急診,林樹婷說,大武鄉衛生所每年有3000多人得到緊急治療;就醫的可近性提升、科別增加後,就醫人數從1萬多人翻倍成長至2萬多人,轉診人數則大幅下降,原本一年約有1500人,現在不到300人。
過去4年來免去到醫學中心就醫的病人數9776 人次,以此推估,車資醫療費用節省高達1024萬元,來回車程節省5.8萬小時,成效顯著。。
石崇良最後提到,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可以做到如此,已經成為很好的典範,其中最重要是感謝醫護人員,願意到偏遠地方長期服務,不管有多少硬體科技,沒有人,就沒有服務。
▲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台東縣衛生局長孫國平(左)與健保署長石崇良。(圖/記者洪巧藍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