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過剩也會造成身體不適,進而影響肝臟或腎臟。(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文/上西一弘、藤井義晴、吉田宗弘 譯/高淑珍
關於營養
過剩吃太多,身體也會不舒服
透過飲食攝取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時,多餘的熱量就會轉為脂肪,儲存在體內。雖然適量的脂肪有助於荷爾蒙代謝或調節體溫,但脂肪過量會影響健康。就算是被認為應該多多攝取的蛋白質,如果攝取過量也會影響腎臟或肝臟,所以營養不是越多就代表越好。
包含人類在內的動物,長期以來為了抗衡飢餓,生理已經具備了營養不足時的對應機制,卻未具備營養過剩時的對應機制。所以,當營養持續供給過量、身體無法因應時,就會產生各種不適的症狀。
肥胖導致的疾病
第2型糖尿病
胰島素分泌不足,加上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持續偏高的狀態。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末梢神經病變等併發症。
血脂異常
血液裡的脂質濃度超出標準值,可能導致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
動脈的血管壁囤積脂肪,逐漸硬化、失去彈性的狀態。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高尿酸血症
血液的尿酸值偏高。腳拇趾根等部位形成尿酸結晶,出現劇烈痛感引發「痛風」。
高血壓
血壓偏高的狀態,會造成動脈硬化,對心臟、血管或腎臟等帶來很大的負擔。
脂肪肝
指肝臟的細胞有脂肪囤積的狀態。
關節變形
因體重過重,支撐身體的膝蓋等關節變形,感到疼痛或難以活動。
▲相較成長期,成人期身體消耗的熱量比較少,必須減少熱量的攝取。(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stocksnap)
成人期的均衡營養
相較於成長期,成人期身體消耗的熱量比較少,必須減少熱量的攝取。飲食型態如果跟成長期一樣,容易熱量過剩,導致肥胖。成人期除了忙著工作、精力旺盛,也很容易因為壓力或生活習慣混亂而引發身心不適。飲酒過度、經常外食或常吃加工食品,都會讓鹽分或脂質攝取過量,微量元素或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增加生活習慣病的風險。為了延緩與預防老化現象,需留意營養管控,注意營養的均衡,多多攝取抗氧化物質。
熱量與卡路里
所謂的熱量就是身體活動需要的能量。熱量的單位為仟卡(kilocalorie, kcal),就是讓1公升的水溫度升高1℃所需要的熱量。
食物裡的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醣類),均可於體內代謝轉為熱量。而各種營養素每1g於體內生成的熱量,碳水化合物(醣類)和蛋白質為4kcal,脂質為9kcal。日本食品標準成分表2020年版(第八版),所制定的成分名稱有所變更,分別是「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單醣當量)」、「胺基酸構成的蛋白質/蛋白質」、「脂肪酸三酸甘油酯當量/膽固醇/脂質」。
本文摘自《來自日本NHK 打造健康每一天的營養大全【全彩圖解】》/上西一弘、藤井義晴、吉田宗弘/方舟文化出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