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鳥就怕! 她揭「恐鳥症」潛意識

▲▼海鷗遭飛機引擎吸入,秒化成灰濃煙。(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許多人對鳥有恐懼心理。(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文/凱特‧莎莫史克爾 譯/吳盈慧

恐鳥症 ORNITHOPHOBIA

二○一二年,英國天團「一世代」(One Direction)的奈爾.霍蘭(Niall Horan)坦承自己非常怕鴿子,他告訴記者「有次有隻鴿子還飛進我廁所的窗戶,當時我在小便,牠竟直接朝著我飛來,真是夠了!我覺得鴿子就是很會針對我!」一世代前往美國巡迴表演時,保全人員得到戶外場地驅趕鳥類。團員哈利.斯泰爾(Harry Styles)也證實了這一點,「奈爾真得非常怕鴿子!我們都得保護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拿大詩人戴爾.卡瑟拉爾(Dell Catherall)把自己懼怕鳥類的原因,歸咎給孩提時期發生的兩起意外。第一次是在試穿芭蕾舞裙時,被一隻綠色的虎皮鸚鵡攻擊。第二次是與父親到溫哥華附近的濠灣(Howe Sound)釣魚時,她的桿子不小心鈎到一隻海鷗。這隻鳥大叫、掙扎,擺扭著翅膀,拍打小船船尾,此時父親努力要把鈎子從鳥腿上拔起來,但一群生氣的海鷗卻開始往船這邊俯衝,對父親的臉和脖子又啄又撕。

此時還是小女孩的卡瑟拉爾,拿起船槳瘋狂擊打這群海鷗。等到順利解開被鈎到的海鷗之後,卡瑟拉爾被父親流著鮮血的雙臂抱在懷裡,此時她對鳥類的敵意也已成形。

英文ornithophobia源自希臘文ornis,意指鳥類,這個病症常會施以曝露療法。二○一五年,英格蘭有個三天療程,鼓勵參與者先到公園給鳥餵食飼料,然後再到鳥舍與溫馴的鴿子相處,接著還要去農園抓隻火雞來上秤,最後則是要讓猛禽—如:隼、鷹、貓頭鷹、禿鷲—飛跳到他們的手上。

一九六三年,亞佛烈德.希區考克的電影《鳥》(The Birds)則是誇大加劇了此種恐懼症。這部電影改編自達芙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短篇故事,內容是作者在英格蘭康沃爾郡(Cornwall)看到成群海鷗俯衝攻擊農夫後所完成的作品。

電影裡頭,渡鴉、海鷗、烏鴉在加州包德嘉灣(Bodega Bay)襲擊人群,劇中角色互相懷疑彼此,認為與鳥群的惡意行徑有關。「為什麼這些鳥會這樣?」一位當地婦女直指是因為最近才來到當地的米蘭妮.丹尼斯(Melanie Daniels,由緹琵.海德倫/Tippi Hedren出演)的關係,「他們說,妳到這裡來的時候,這起事件就開始了。妳是誰?妳是做什麼的?妳是從哪裡來的?我想妳就是這一切的起因!妳是惡魔、惡魔!」

這部電影裡,佛洛伊德派對恐懼症的闡釋似乎成了現實,即隱藏的感受被投射到外部物品之上,好似夢境緊緊占據了真實世界,幻想操控著現實。這些生物的暴力行徑,正是某些被禁止的東西、爆炸性的行為,外顯出來。

一九九八年,英國心理分析師亞當.菲立普(Adam Phillips)提出論證,指出恐懼症讓我們周遭的世界變得鮮活,把意義與戲劇性事件出借給這個世界。菲立普寫道,恐懼症是「一種屬於潛意識的隔閡、疏離技能⋯⋯一種讓平凡事物與環境充滿能量與情感」。菲立普用一隻鳥做解釋:「被一隻鴿子嚇到,就是煥然一新的手法。」希區考克只是實現這麼一種轉變,讓電影裡充斥著妄想症與不確定性,刺激疏離感產生。

參見:雞蛋恐懼症、羽毛恐懼症、動物恐懼症

▲▼。(圖/創意市集提供)

本文摘自《為什麼有人會怕貓?有人囤積成癮?讓世界身心失調的狂愛與恐懼之因》/凱特‧莎莫史克爾/創意市集出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