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頭痛到後腦勺「以為長腦瘤」 檢查才知嚴重青光眼快瞎了

頭痛。(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她頭痛到後腦勺「以為長腦瘤」,檢查竟是青光眼快瞎了。(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嚴重頭痛別輕忽,當心青光眼上身。今年53歲的王小姐,20多年前因過敏性結膜炎就醫,檢測發現眼壓偏高,有青光眼風險,當時因不痛不癢,一開始並不以為意,直到2年後因頭痛到後腦勺,以為是長腦瘤再度就醫,才發現是青光眼作祟,且眼壓已飆到50毫米汞柱,遠高於正常值20毫米汞柱以下。

青光眼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台北榮總眼科部主任劉瑞玲表示,近年來原發開放性青光眼年齡層有下降趨勢,根據台北榮總統計,2011年接受小樑切除術病例平均年齡為63歲,但到2019年卻降至51歲,患者多為有高度近視族群,因為輕忽及早控制,等到出現嚴重視野缺損時,都已經是中晚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青光眼衛教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北榮總眼科部主任劉瑞玲。(圖/記者嚴云岑攝)

劉瑞玲分享,青光眼漸進式的視野缺損容易讓人「無感」,但嚴重惡化將影響日常生活,例如騎車、開車時無法注意到轉角而發生擦撞、下樓梯或行走時看不清高低落差而容易踩空或跌倒、要拿東西時拿捏不準距離。因此,有家族病史、近視超過600度、40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檢查。

「青光眼的可怕之處在於視神經的缺損是不可逆。」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患者若出現視野缺損,可能3~5年就會面臨失明危機。青光眼初期治療方式為使用眼藥水,但因多數患者藥物順從性不佳,約有3/4會自行停藥,目前仍有雷射、手術等多元方式供選擇,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 青光眼衛教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圖/記者嚴云岑攝)

呂大文補充,傳統手術利用組織切割製造引流通道,微創手術則是在眼球上製造微小傷口後置入一個迷你引流管,加強房水的排出,達到控制眼壓,比起傳統手術,微創手術傷口較小、手術後的不適感明顯較輕微,且手術時間較短,約10到15分鐘完成,術後即可回家,復原期相對較快,多數患者於術後也無需再點眼藥水,替無法透過藥物穩定控制眼壓的患者提供新選擇。

資深病友王小姐也分享罹病經驗,她表示,自己最初被告知眼壓偏高、可能有青光眼風險時,因「沒有感覺」並未認真點藥,直到2年後頻繁頭痛,且每次都痛到後腦勺,才發現是青光眼惹禍,後來經過點藥到手術等積極治療,20年來成功控制眼壓、維持視力,鼓勵有高眼壓問題者應積極治療,才能降低對視神經的傷害。

▼醫師公布青光眼病患視野情形。(圖/記者嚴云岑攝)

▲▼ 青光眼衛教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