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網分析「罪魁禍首」 醫點名9危險因子

▲▼持續腹痛、長時間慢性腹瀉 、血便、發燒、莫名原因貧血等5大警訊,就應該要特別注意。(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偏高。(示意圖/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台灣每年約近1.7萬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一名網友在PTT上詢問,「為何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而多數人認為是外食所導致。不過醫師澄清,台灣雖然排名靠前,但並無統計明確指出是第一名;而除了飲食外,吸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也是致病因子。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指出,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資料,其實匈牙利的大腸癌發生率才是全球之冠。他表示,的確有個別統計提到台灣發生率排名前三,「但統計分析這種東西有點複雜,是不是將年齡分布納入考量會影響到排序;台灣在很多國際統計調查中,不被當作一個國家,所以常常榜上無名,但實際上我認為是有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前有網友在PTT以「為何台灣罹患大腸癌是世界第一?」為題,疑惑「看到新聞說大腸癌主因是受加工食品吃太多、飲食西化影響,但外國人也常常吃熱狗、香腸或油炸物,照理來說罹大腸癌機率也高」,引發討論。

多數網友則認為外食是關鍵,「外食應該是主因」、「外食族幾乎都吃隔夜加熱食品」、「昨天鹽酥雞,今天滷味,後天東山鴨頭」、「夜市食物致癌聖品」、「中式料理很多油、澱粉,超不健康的飲食」、「吃太少菜」、「國外不會用爆香的方式烹飪,我們用大火炒到油變質」、「早餐店跟夜市的食物不健康。」

大多人認為與飲食習慣相關,但事實上,影響大腸癌的因素不只這些。錢政弘點名和大腸癌(結腸直腸癌)相關,且證據力較強、明確的9大危險因子:

1.肥胖

肥胖者有較高罹腸癌風險,若順利減重風險是可降低的,這與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全身性發炎有關。腰圍大的人(胖肚子)尤其危險,男性腰圍大於100公分/女性大於95公分,大腸癌風險增加53%,而BMI超過29的人風險則增加45%。

2.加工肉品或紅肉

加工食品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肉品經過高溫烹調會產生雜環胺與多環芳香烴炭化合物等致癌物,每天多吃50克的加工肉品(約一條熱狗)會增加約18%大腸癌風險;每多吃100公克紅肉會增加17%大腸癌風險。

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火腿、熱狗、漢堡肉、肉鬆等燻製、醃製肉類已於2015年被WHO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一級致癌物,應避免食用;至於紅肉被認為「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目前列為二級致癌物,是因紅肉中的血基質鐵,會增加氮硝基化合物的毒性,建議仍可食用,但要避免高溫烹煮和過量攝取。

3.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其在腸道中會發酵成短鏈脂肪酸,如酪酸鹽,本身具有抗細胞增生的好處;高纖有助糞便成型增加排便。而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容易有胰島素阻抗產生,增加大腸癌風險。

4.吸菸

香菸致癌物質會經由血液循環至大腸致癌,也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生。長期追蹤發現,持續抽菸或斷斷續續抽菸都會增加罹癌風險,特別是直腸癌,相對風險高出1.18倍,每天2包增加40%風險,死亡率多2倍。

5.喝酒

喝酒會影響葉酸、維生素A、B代謝,酒精代謝物乙醛對大腸細胞也有毒性。每天喝酒超過3杯(平均酒精量45克/日)的人,危險增加1.4倍。

6.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會增加30%罹癌風險。因為胰島素為腸壁黏膜重要的生長因子,會刺激大腸腫瘤細胞生長。

7.發炎性大腸炎

指的是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長期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增加致癌風險。

8.缺乏身體活動

日常生活多活動者可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因為可減重和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另外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的時間。有研究指出,若每週看電視時間大於14小時,就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9.缺乏鈣和維生素D

鈣離子可結合膽酸和脂肪酸,減少它們在大腸中對黏膜的損害,也可直接減少大腸細胞不正常的分化。有研究指出,補充鈣離子可減少腺瘤和大腸癌發生,但也有研究不支持其論點。同樣的,血中維生素D不足和大腸癌發生有關,如何補充還有爭議,多攝取含鈣高的食物和曬太陽平時就能做到。

其實大腸癌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而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約可降低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目前主流的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就是檢驗糞便是否有血反應,不需做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

國健署提醒,由於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除了篩檢外,日常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國健署目前也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50~74歲民眾每兩年至少做一次糞便潛血檢驗,有個人/家族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更建議直接接受全面的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到40歲。

關鍵字: 大腸癌 錢政弘醫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