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同事→朋友? 心理師解密「職場人際」:先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工作,主管,職場。(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在職場交到朋友並不容易。(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文/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都說「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在職場中能交到朋友可是件不容易的事。雖然在公司和同事相處的時間,往往比跟家人相處還要長,說不做朋友好像也很奇怪。但職場環境不像校園或其他社群相對單純,有權力與利益間的問題,有階級與分工,也有競爭與比較,我們要扮演的不單是自己,更是名片上的角色,不能不謹言慎行。

朋友間可以有很多情感交流,彼此可以接受對方的撒嬌或玻璃心,但在職場關係中,完成自己的責任、有清楚的原則才是首要條件,溝通模式和一般朋友關係相差甚遠。而且,和朋友的相處中,我們容易有各種期待,期待對方和顏悅色、主動幫忙、記得你的好,這種期待套用在職場關係裡,反而容易因失望而感到受傷,成為大家在職場中厭世的一大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你遇到令你失望的情境,想要質問「對方怎麼可以這樣」之前,不妨也先回頭問問自己:「我期待對方做到什麼呢?」或許有助釐清你的受傷感受。

這並不是說職場上不能交朋友,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彼此要先能扮演好成熟、有責任感的角色,雙方才可能進一步變成真心好友。所以說,如果你能在職場中交到朋友,那真的是件很幸運的事。

▲▼ 就活,就職,上班族,面試,應徵。(圖/pakutaso)

▲心理師建議,職場想交到朋友,先當好同事再說。(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先當好同事,再當好朋友
我是自由工作者,從研究所畢業起就是個沒同事的人,平常又大剌剌的,喜歡到處交朋友,在他人面前總是盡量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所以起初聽到人家說職場中的為難處,我都有點無法理解。但隨著時間過去,我慢慢感受到,哇!原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你如此做自己。

真誠沒有問題,但你不能忽略每個人對事情的價值觀和想法有著多大差異,你隨時可能被質疑、被批評,這些都在在考驗著你的自我價值,你需要辨認出別人是胡亂批評,還是自己真的需要改進。一個覺得「處處可以是朋友」的人,要懂得尊重他人同時保護自己,要知道有些人對人際關係的想法和你不同,也要知道關係是互相的,兩者間的距離不是單方面可以決定;有些看起來一拍即合的關係,不一定可以很長久,日久見人心,時間是對關係的最佳考驗,長期的各種互動下,自會逐漸篩出屬於你的人際圈。

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磨合,我的確在不同的城市中結交到不少好友,特別是在花東,我的好友們總像家人一般迎接我;當然,也是有遇過許多相敬如賓的關係(也許就只合作一次)。

我後來反思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雖然沒有固定的同事,但每個與我共事的人,也都可以算是同事或客戶;我可以做到的,是跟每個人建立不錯的關係,建立起好口碑,讓他們願意和別人分享與我合作的經驗,乃至多次合作之後,能一起吃個飯,甚至一起出去玩(我真的常常被花東的社工帶去好多地方玩),進而從同事慢慢演變成朋友,甚至家人。這正呼應我前面所說,先做好同事,再做好朋友,對於職場人際關係來說,這樣適切得多。

▲▼。(圖/方舟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你的存在,永遠值得被愛!翻轉厭世負能量,休息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王雅涵/方舟文化出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