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KTV隔天竟然發不出聲音,可能是功能性嗓音障礙,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文/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林岱萱
教書多年的陳老師表示:「我們學校大部分女老師都有沙啞的煩惱,喊學生喊到喉嚨痛,會不會是聲帶長繭?」;大學四年級的王同學,自從KTV解封後,相約同學夜唱,戴著口罩歡唱5小時後,隔天點早餐發現聲音出不來,只能比手畫腳。日常生活中不乏聲音沙啞、講話時喉嚨又緊又卡的案例,其中諸多都因「功能性嗓音障礙」所致。
嗓音從何而來?何謂嗓音異常?
人類的嗓音是由呼吸、發聲、共鳴相互作用而產生,再藉由構音動作產出所謂的「語音」,也就是平時我們能聽懂的話語。
當個人的音質、音高和音量不符合其年齡、性別、文化背景,且造成日常需求的困難,即屬於嗓音障礙。嗓音障礙依照造成原因,又可分為功能性嗓音障礙、神經性嗓音障礙(如:聲帶麻痺)及器質性嗓音障礙(如:聲帶囊腫)。
根據美國聽語學會,美國約有3%到9% 的人口患有嗓音障礙,但是尋求嗓音治療的民眾僅0.98%,由此可知嗓音狀況為生活中不可或缺,卻易受忽略的一個層面。
功能性嗓音障礙
所謂功能性嗓音障礙,是指沒有生理或神經系統上的異常,但發聲機轉無法達到適當的功能平衡,導致發聲困難,其造成原因包含「肌肉張力過度」和「心因性的病源」兩大類。
鑑別功能性嗓音障礙,最重要的就是確認發聲功能正常,若能夠正常地模仿不同音質、音高和音量,但平常說話卻習慣使用不適切的發音方式,例如:幼教教師經常提高音高與幼兒溝通、職業軍人慣用硬起聲(Hard Attack)喊口號,都可能造成功能性嗓音障礙。
此外,舉凡嘴巴張得太小或太大、頭頸部的姿勢,甚至是舌頭放在口腔的位置,皆可能影響嗓音品質。
▲聲音沙啞讓人「聲」不由己,示意圖。(圖/翻攝自pixabay)
如何保養「好聲音」
許多功能性嗓音障礙患者,尤其是肌肉緊張的類型,會由於長期濫用嗓音、喉部過度緊張,導致聲帶出現病灶,如:常見的聲帶結節(也就是俗稱聲帶「長繭」),抑或聲帶息肉、水腫與創傷性喉炎⋯等。因此,面對功能性嗓音障礙不可不慎,也需透過以下生活習慣維持聲帶良好的狀態。
1.攝取足夠水分:少量多次地喝白開水(注意飲料不可代替白開水),每天至少1500毫升,保持喉部和聲帶黏膜濕潤。
2.使用適當音量說話:避免在吵雜的環境(如:夜市、KTV)說話,或是尖叫、遠距離喊叫,在必須大聲發言的場合使用麥克風,減少過度碰撞聲帶的行為。
3.使用適當速度說話:語速較快時,會為了讓一句話說出更多的字,造成胸部、頸部肌肉緊張,因此需注意語速,確保每句話皆有充足的呼吸支持。
4.避免過度清喉嚨或用力咳嗽:清喉嚨和咳嗽會使聲帶用力撞擊,習慣性的清喉嚨或咳嗽,長期下來易出現聲帶病理。
5.避免用氣音或悄悄話說話:發出氣音需要喉內肌維持特定的聲帶閉合模式,反而會使聲帶過度用力,因此需避免使用氣音發聲。
6.避免攝取刺激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包含:冰、酸、辣、菸、酒以及咖啡因飲品(如:咖啡、濃茶)等等,易刺激喉部和聲帶黏膜,或導致胃酸逆流,同樣造成聲帶刺激。
疑似有嗓音問題,如何尋求協助?
若嗓音異常的症狀持續兩週以上,建議先至耳鼻喉科進行儀器檢查,評估聲帶狀況和震動情形,若確認為功能性嗓音異常,則可轉介語言治療師進行病史搜集、聽知覺、聲學和氣體動力學評估,並透過嗓音促進療法(如:咀嚼法、共鳴集中法⋯等),提供個別化的嗓音治療計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