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人肥胖率逐年攀升,18歲以上國人體重過重高達50.3%。(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台灣成人肥胖率逐年攀升,18歲以上國人體重過重高達50.3%,而根據百人減重行為調查結果顯示,不少人沒有意識到肥胖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而針對減重失敗受訪者中,其中以「缺乏意志力、無法克制食物、太過忙碌」為三大原因。醫師也提醒,要減肥的民眾還是要以「控制飲食」為優先,日常熱量至少要減少攝取500卡。
根據國健署11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18歲以上國人過重(24≦BMI<27)、肥胖(BMI≧27)率高達50.3%,相當於全台千萬成年人陷減重危機,其中又以35歲以上中壯年佔比嘴高。而世界肥胖聯盟也指出,10年後台灣BMI>30的人口將突破10%。
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指出,很多人都曾經或實際減重過,但使用方法都會影響到成效,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7成以上的門會為了保持體型而減重,或直到危害到健康才減重,顯示多數民眾沒有意識到肥胖是一種疾病,另有8成的人透過飲食調整和運動減肥,但卻有5成多不滿意成效。
而在減肥失敗方面,蕭敦仁說,有42.8%的人是缺乏意志力,35%的人無法克制食慾,32%的人因太過忙碌,減肥過程中,除了生理上的需求會產生飢餓感之外,也會因為壓力、情緒導致想吃東西,如果過度壓抑食慾,到時候食慾就會慢慢膨脹,最終變成「食慾怪獸」反撲,進而導致減重失敗。
▲醫師指出,現在有藥物可以輔助減重,但需經過專業醫師診治。(圖/記者趙于婷攝)
蕭敦仁指出,針對減重,醫學上也已有醫師專業開立藥物可以輔助,可藉由服藥提升飽足感,透過減少熱量吸收來達到減肥成效,如果有3~6個月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仍沒有成效、BMI>30或超過、BMI≧27有合併三高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建議可到減重門診尋求專業醫師診治後開立藥物。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也提到,肥胖也要考量到是不是真的胖,因為臨床也遇過有些人屬於「心因性肥胖」,或是因為身心問題,有使用抗憂鬱藥物等,另外類固醇、副甲狀腺藥物也都會引起肥胖,這類族群就不適合使用減肥藥物。
蕭敦仁也提醒,藥物是減重前期的輔助,後續還是要靠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控制和運動,另外在飲食調整上,建議低於體重需要的熱量再減500卡,更能有效幫助減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