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與「子宮強弱」其實無關。(圖/翻攝unsplash、pexels)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近日有網友在Dcard發文,未婚妻懷孕6週胎停,自己父親安慰她「可能是子宮弱才胎停」,卻被未婚妻認為是歧視,以悔婚收場。不過婦產科醫師指出,其實流產與「子宮弱」無關,反而是子宮結構異常造成的問題,且約僅佔自然流產的10%。
婦產科名醫烏恩慈在粉專「烏烏醫師」分享對該篇文章的看法,她特別點出其中一名網友的留言明顯錯誤,該網友認為「吃壞肚子本來就可能是腸胃弱,不然吃一樣的東西,有人就是會拉肚子。那流產懷疑是子宮弱又何錯之有,大家幹嘛這麼敏感、動不動扯歧視。」
烏恩慈認為,這比喻邏輯上並不正確。她表示,吃到同一份食物,腸胃敏感的人確實相對容易拉肚子;但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是胚胎不健康,導致胚胎萎縮、心跳停止後流產,和子宮狀況無關。即便醫療進步,技術上可將不健康的胚胎移植到「強」的子宮,也無法逆轉流產的結果。
烏恩慈也提到,流產機率約20%,也就是驗到兩條線後,其實有不小的流產機率;「但我們不會預期走進一間餐廳,就要做好吃壞肚子的心理準備吧!」
流產和子宮到底有無關係?烏恩慈直言「不常見,但是有,約佔自然流產10%。」不過她也強調,此關聯指的並非文章或網友所說的「身體沒養好,子宮太弱」,而是子宮結構上的異常,例如子宮中隔、子宮腔內有肌瘤、瘜肉 ,這些狀況確實會降低胚胎著床、足月生產的比例,但皆可經子宮超音波診斷後,藉由子宮鏡手術處理,順利受孕。
烏恩慈認為,其實會有文章提到的衝突,並非特定誰的錯,而是大眾對自然流產這件事極為陌生,流產後女性的複雜心理更是不被理解。
除關注產後低潮、憂鬱外,烏恩慈認為, 也不能忽略掉「流產創傷」這個議題。畢竟除了足月順產後仍有許多可能,例如子宮外孕、流產、早產、胎死腹中。她呼籲,無論是哪種結果,每一對驗到兩條線的伴侶都該被好好照顧,不論生理、心理、不分性別,都要被好好對待,不需要被「隱性指責」。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