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找不到7歲兒GG,焦急帶著他找醫師求救。(示意圖/視覺中國)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台灣生育率逐年下滑,少子化影響下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越來越重視。北部一名母親因「找不到7歲兒子GG」著急就診,擔心與年幼沒割包皮有關。醫師脫下他褲子一看,發現生殖器被淹沒在腹部肥油中,雖然不影響排尿,不過因太胖,視覺上GG被埋進脂肪中難以察覺,稱為「包埋式陰莖」。
開業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指出,網路上不時流傳小時候沒割包皮,導致GG不會發育「小弟弟就會很小」的謠言,一名媽媽就有此疑慮,帶著她7歲的兒子就診,主述「他好像沒有GG」。問診時發覺弟弟很胖,自幼常由奶奶照顧的他,營養過剩身材橫著長。進一步內診脫下褲子一看,「只看到蛋蛋,但是他的生殖器是不見的,完全淹進去。」
▲醫師發現男童太胖,腹部油脂肥厚將生殖器淹沒。(圖/截自《醫師好辣》YouTube)
隨後,顧芳瑜請弟弟躺下,並將他下腹部脂肪推開,「他的GG就露出來了」。事實上是太胖導致陰莖埋到脂肪裡,醫學上稱為包埋式陰莖。他說,家長若要替孩子量尺寸,關鍵動作在於將下腹部脂肪推開至恥骨下面,從恥骨下量上來才會較為準確。後來重新測量後發現他的尺寸在正常範圍內。
GG多長才正常?顧芳瑜指出,一般在未勃起情況下,台灣男性平均為10.5公分,孩童4~5公分就算正常。至於在臨床上割不割包皮是否影響尺寸?他則說明,沒有差別。
顧芳瑜曾在粉專《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傳授「如何判斷需要割包皮」之準則,當勃起時,龜頭有沒有辦法完全露出?若不需靠手輔助即可完全露出小頭,即無包莖疑慮;至於包莖,則可依嚴重程度分為5種(見下圖),若屬於2~5級情況,就屬於包莖過長,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泌尿科醫師用一張圖教你判斷「包莖等級」。(圖/顧芳瑜醫師授權提供)
提到包莖對人體的影響,顧芳瑜分析,若長期包皮褪不下來,會使得GG容易卡垢,除了發臭外,更容易引發發炎、感染,嚴重甚至有染上相關疾病風險,如包皮龜頭炎、陰莖癌等等。割包皮的好處,不僅清潔容易、不易藏汙納垢,也降低發炎感染風險,與另一半能體驗更歡愉的性生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