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神經部黃欽威主任(左)、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右)。
【企劃特輯】
每年的3月26日為世界紫色癲癇日(Purple Day),起源於患有癲癇的8歲小女孩Cassidy Megan許下的心願,希望在每年的3月26日,透過身穿紫色服裝及舉辦相關活動,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活動,旨在提高社會對癲癇的認識,消除誤解,並支持癲癇患者1。
▲成大神經部黃欽威主任指出,根據統計,台灣的癲癇盛行率約1%。
成大神經部黃欽威主任指出,根據統計,台灣的癲癇盛行率約1%2。由於社會對癲癇仍存有許多誤解,許多患者在生活、就業及人際關係上可能面臨困難。黃欽威主任解釋,癲癇(Epilepsy)是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一種慢性神經疾病,導致突發性的癲癇發作。其致病原因多樣,包括先天性因素(如遺傳、發育異常)、後天性因素(如腦外傷、中風、腦腫瘤、感染)等。儘管部分癲癇患者可能具有家族病史,但多數患者的癲癇並非遺傳,而是後天因素所導致。癲癇發作的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症狀包括:
●全面型發作:患者可能會失去意識,眼球上吊,全身僵直並伴隨抽搐。
●局部發作:可能出現肢體不自主抽動,甚至伴隨異常感覺或怪異動作,發作僅限於某一部分的身體,且患者的意識可能不會完全喪失。
癲癇發作可能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帶來安全風險,因此妥善的控制與照護十分重要。黃欽威主任說明,雖然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但透過規律服藥、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適當的預防措施,大部分患者能夠正常生活。
●遵從醫囑服藥:規律服藥可有效降低發作頻率。
●避免疲勞與壓力:充足睡眠、規律作息能降低癲癇發作的風險。
●運動選擇:低風險運動如健行、瑜伽等是較為安全的選擇,而高風險運動如游泳、攀岩、賽車等則需經醫師評估。
●避免酒精與刺激性物質:酒精、毒品及某些藥物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工作選擇:部分高風險工作,如:高空作業、重機操作等,較不適合癲癇患者,需依病情評估合適的職業。
許多癲癇患者擔心疾病會影響婚姻與生育,但根據臨床經驗,許多患者都能夠順利成家並生育孩子。黃欽威主任分享,一位32歲的女性癲癇患者,因擔心遺傳風險而猶豫是否結婚生子,甚至在人際關係上受到排擠。經過長期的治療與觀察,最終,她順利結婚並生育健康的孩子。
黃欽威主任進一步解釋,癲癇的許多致病原因來自後天影響,並非完全由遺傳決定,因此許多女性病友仍可懷孕生育。此外,現代醫療科技已大幅進步,許多新型藥物對胎兒更為安全,且有可能在產前可進行相關基因檢測,懷孕期間,也須隨時追蹤定期回診,主治醫師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藥物調整,確保母嬰安全。因此,癲癇並不影響患者擁有幸福家庭的權利。
為響應世界紫色癲癇日,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於今(3/26)舉辦「守護神經健康,遠離雙重威脅」活動,透過衛教講座提升台灣民眾對於癲癇的認識、打破對癲癇的刻板印象,並推動更友善的就醫與生活環境。黃欽威主任呼籲,癲癇並不可怕,也不應成為患者融入社會的障礙,只要正確就醫、適當的治療及社會支持,癲癇患者同樣可以擁有美好人生。
1【圖文】Purple Day──「謝謝你們對我的不特別」讓我們可以更好|Jin Hsieh/Yes!Jin 在英國說。畫|換日線
2 饒敦|癲癇正確診斷與治療| 衛教文章 |台大醫院 |健康教育中心知識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