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味是台灣常見小吃之一。(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滷味含有青菜、肉類,烹調方式也不油膩,是不少人正餐或點心的好選擇。不過,看似營養又健康的滷味,其實潛藏添加物地雷,且滷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產生有害物質,長期吃下肚恐有健康疑慮。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好生活》指出,滷味是許多外食族的首選,但有些店家會為了方便省時,放入些許添加物。像「焦糖色素」雖能快速讓滷味色澤更深,但裡面卻含有「4-MEI」的成分,雖不是致癌物質,不過在動物實驗中卻有致癌的可能,長期大量食用恐傷害健康。
此外,陳欣湄提到,一般醬油發酵約需6個月,但有些速成的化學醬油及水解醬油,是用較為化學的方式如「鹽酸及大豆」混合而成。速成醬油1個月就可製作完成,水解醬油更快,僅需3至7天,成本也相對較低。她說明,雖然速釀醬油的製造過程無礙,但仍有高風險產生毒物單氯丙二醇。「大量食用的情況下,在動物實驗中也有致癌風險。」
除了焦糖色素及化學醬油,有些店家也會用「工業鹽」取代食用鹽。陳欣湄解釋,工業用鹽其實是鹽田做出來的「第一批鹽」,比食用鹽更加粗糙。一般食用鹽的成分為氯化鈉,但工業鹽額外含有亞硝酸鹽,基本上不能食用,且沒有經過精煉,可能含重金屬,有致癌風險。
▲陳欣湄表示,工業鹽內含有亞硝酸鹽。(圖/翻攝自YouTube/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陳欣湄也提出一項針對「陳年老滷」的食品研究,發現食物被滷的越久,越容易產生有害物質。長時間將肉類、冰糖、醬油一同燉煮,容易產生膽固醇氧化物。研究證實,膽固醇氧化物是透過動物性脂肪與蛋類,經過加熱後氧化形成,對人體有不良影響。
研究也顯示,滷的時間越久,膽固醇氧化物的濃度越高。4小時有35ppb,12小時後則幾乎翻倍,有64ppb,到了24小時更有78ppb。
陳欣湄警告,膽固醇氧化物跟動脈硬化有關。有些人會因為鹹酥雞很油而改吃滷味,看似比較健康,卻仍潛藏飲食地雷,呼籲大家在選擇外食上仍要多加注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