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味精了!外食「口渴元凶」曝光 營養師:OO粉成分更複雜

鹽巴,味精。(圖/記者李佳蓉攝)

▲你也因吃味精口渴而避之唯恐不及嗎?(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每次外食時,你是否都會要求店家「不要加味精」?有些婆媽甚至直接捨棄味精,改用雞粉、香菇粉或鰹魚粉,不禁讓人猜想味精真的不好嗎?營養師高敏敏解答,大家都誤會它了,事實上味精是成分相對單純的調味料,吃完後造成口渴元凶是其中含有13%的鈉鹽,只要適量攝取大部分人都可正常代謝掉。

營養師高敏敏近日分享,味精不是壞東西,而是從天然食材發掘、成分相對單純的調味料,其主要化學成分為「麩胺酸鈉(簡稱MSG)」,是一種鮮味來源(胺基酸鈉鹽)。日本科學家針對昆布湯頭分離出麩胺酸,其中麩胺酸鈉穩定性最好、溶解度最高,味精也因此誕生。而海帶、柴魚、昆布、番茄等因含有滿滿麩胺酸,味美鮮甜,也是大家愛取這些食材熬煮湯頭的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誤會味精了!外食「害口渴元凶」曝光 營養師勸:3類人要小心。(圖/營養師高敏敏授權提供)

▲一張圖帶你看懂造成口渴的元兇,大家都誤會味精了。(圖/營養師高敏敏授權提供)

國人聞味精色變,主要原因在於「吃完容易口渴」。高敏敏解釋,是因為味精中含有13%的鈉鹽,和鹽巴一樣吃多會口渴,也因為味精不像鹽巴死鹹,所以容易過量,造成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口渴想喝水,「所以重點不在於味精本人,而是鈉攝取過量」。

另外,有傳聞「吃味精會有『中國餐館症候群』」,有外國人發現吃中國菜會出現頭痛、哮喘症狀因此寫了文章,導致味精從此無法翻身。高敏敏澄清,「這無實證,無直接關聯」,目前研究顯示,大部分人可正常代謝麩胺酸,所以只要和吃鹽巴一樣適量即無害。

高敏敏也提醒,針對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腎臟病病友應多留意味精及鹽的份量,以免過度攝取。至於常見的雞粉、鰹魚粉、香菇粉成分則更複雜,她進一步分析,上述產品也是由味精、核苷酸調製而成,只是換一個名詞解釋,日後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別再誤會味精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