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禁日本福島核食! 毒物專家點出「關鍵隱憂」

日本福島核災。(圖/達志/示意圖)

▲台灣即將開放核災食品。(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日本福島核災爆發至今已逾10年,全球只剩台灣和中國大陸完全禁止食品進口,而台灣今預計拍板解禁福島核災食品,受到外界關注。核食對健康影響也長時間受到討論,國內毒物專家也提出開放核食的「關鍵隱憂」並強調開放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把關,因為民眾無從辨別,因此政府把關做到讓民眾信任是最大關鍵。

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造成福島核電廠損毀,台灣全面禁止福島及日本部分食品進口,之後也訂出詳細規定,禁止千葉、福島、茨城、櫪木、群馬等5縣市產品輸台,其餘42縣市的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海藻類、生鮮冷藏蔬果、冷凍水產品、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茶葉等9大類食品,也因風險較高,被列為逐批查驗範疇。

針對核食安全疑慮,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受訪時表示,所有食安政策都需要經過專家會議做風險評估、風險溝通,最後還要做風險管理,這三面向是食安鐵三角,而目前對於核食的疑慮,就是可能殘留的輻射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福島核災事件將滿10年。(圖/路透)

▲福島核災事件已10年。(圖/路透)

針對福島還核災的輻射物質,顏宗海提到,輻射物質包含碘-131、銫-134、銫-137和鍶90,其中碘-131半衰期約8天,銫-134是2年,而銫-137和鍶90的半衰期分別是30年和29年。

顏宗海說,福島核災至今過了10年,以碘-131和銫-134的半衰期來看,應該安全疑慮較低一點,但銫-137和鍶90的半衰期分別是30年和29年,所以「這兩個輻射物質還是有風險隱憂的」,因為畢竟「才過去10年」,未來台灣開放核災食品,最重要的就是風險管理,主要還是政府把關,尤其很多台灣人很喜歡日本食品,更顯政府把關的重要性。

顏宗海強調,食安政策都是必須落實的,開放核災食品也要看同步實施的把關措施,包括檢驗量能和人力以及產地確實標都是要點,因為以輻射物質銫-137和鍶90的半衰期30年和29年來看,仍有安全疑慮,未來絕對必須確實做好風險管理。

另外,也有一說是,輻射對心理的可能影響,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醫師楊振昌教授則說明,過去日本曾針對射屋居民的心理狀態做研究,確實在心理上的憂鬱、焦慮比一般人高,但畢竟輻射屋劑量還是很高,所以和進口核食的問題不太能相比,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楊振昌強調,輻射影響除了本身的劑量,心裡又是另一層面的問題,所以進口核食主要還是跟政府把關最有關係,因為民眾已經很難做辨識,政府如何把關,提升民眾的信任還是要點,而在危害上,如果量不是特別高的話,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癌症要達到一定的量,風險才會高,如果民眾真的擔心,平時可自己盡量避免。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