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千人罹口腔癌!醫曝「假牙不合」也危險 不僅毀容還致死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黃芷嫣指出,口腔癌術後衝擊生活品質,床邊復健結合物理及與語言治療助,可病人早日回歸生活。(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口腔癌不僅會毀容,還有可能致死。(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許若茵/綜合報導

臺灣每年都有8000多人確診口腔癌,更有逾3000人因口腔癌死亡。醫師周宏昌提醒,口腔癌輕則毀容,重則致死,除了要避免菸、烈酒、檳榔,若有不合的假牙應盡早替換,如果發現口腔內出現腫塊,或超過兩星期仍未癒合的傷口,也應盡快就醫檢查。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男性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中,第四名皆為口腔癌,是我國25至44歲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更有超過3000位國民死於口腔癌、8000多人確診。周宏昌在粉專發文指出,口腔癌平均年齡為45歲,比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宏昌說明,口腔黏膜經長時間慢性刺激會造成口腔癌,通常初期不易察覺,感覺到痛時往往已經變成癌症,輕則毀容,重則失去性命,他提醒,如果民眾有抽菸、嚼檳榔、喝酒習慣,應定期到牙科或耳鼻喉科檢查。

▲▼抽菸 菸蒂 吸菸區  吃檳榔 檳榔渣  肺炎 口腔癌。(圖/記者屠惠剛攝)

▲如果民眾有抽菸、嚼檳榔、喝酒習慣,應定期到牙科或耳鼻喉科檢查。(圖/記者屠惠剛攝)

周宏昌進一步解釋,口腔癌的病症包含:
1.口腔產生腫脹、硬塊、脫皮、落屑、顏色改變。
2.嘴唇、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
3.口腔內不明原因有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4.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6.舌頭活動度受阻。
7.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8.張口困難、牙關緊閉。
9.吞嚥或咀嚼困難或疼痛。
10.牙齦腫脹導致假牙不容易裝戴。
11.傷口不易癒合。

在治療上,周宏昌說明,通常會採取手術切除、放射以及化學藥物治療。如果患者有嚴重牙齦疾病或是蛀牙,在治療前要先拔牙,等到齒槽傷口完全復原後,才會進行放射治療。

周宏昌暖心鼓勵民眾「不用過於擔心」,根據研究顯示,口腔癌第一、二期如接受適當治療,3年存活率可達72%,及早發現,治療效果便很顯著,不過,若是第三、四期,存活率將分別降為61%及30%。

他也強調,口腔癌復發常發生在「治療後一年內」,因此治療後應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二年起每二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三年每三個月一次,第四、五年以後,可以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

▲放射腫瘤科詹凱翔醫師表示,除口腔癌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治療外,能夠不嚼食檳榔才是最重要的事。(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口腔癌治療後應定期追蹤。(資料照片/記者林悅翻攝)

此外,周宏昌提出六招預防口腔癌方法:
1.避免菸草、紙菸、菸斗、檳榔,長期對唇、舌和口腔粘膜的刺激。
2.不合的假牙會摩擦周圍組織,應儘早請牙醫師製作新的假牙。
3.發現口腔內出現腫塊,或超過兩星期有仍未癒合傷口應就醫。
4.平常飲食營養均衡。缺乏維生素或其他營養素,易造成口腔粘膜變化,誘發口腔癌。
5.避免長期食用太熱的食物和烈酒。
6.養成餐後潔牙,保持口腔衛生習慣。

國民健康署也表示,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快就醫:
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
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紅斑、白斑
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口腔癌。(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國民健康署表示,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快就醫。(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國民健康署有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有菸檳習慣的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之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篩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