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新冠疫苗變「卜派」!3方法可緩解 能否打第2劑醫解答

▲▼中央與地方針對國高中老師接種新冠疫苗不同調,但台北市政府仍堅持繼續為高中職老師接種疫苗,為一個月後的開學做準備。(圖/記者湯興漢攝)

▲新冠肺炎疫苗擴大接種,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許若茵/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苗擴大接種,卻傳出有民眾在接種後出現「新冠手臂」,注射區域莫名腫脹。對此,外科醫師江坤俊在《健康2.0》頻道中表示,透過冰敷、吃藥、擦藥就能緩解,但若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第二劑就不適合再接種同款疫苗。

江坤俊指出,民眾對於疫苗副作用耳熟能詳,像是打AZ可能會出現血栓,打莫德納可能會出現心肌炎。他也提醒,血栓容易產生在腦部跟腹部,若民眾接種後有頭痛、肚子痛、不尋常的疼痛就要盡快就醫,而心肌炎好發於年輕男性,若民眾接種後有胸痛、喘、胸悶等情況,也應盡快就醫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江坤俊透露,不論是接種AZ或莫德納,還有常被大眾忽視的副作用「新冠手臂」。他說明,「新冠手臂」是在接種疫苗一周後,注射區域有紅、腫、熱、痛、癢的情況,甚至可見長達15公分的莫名腫脹。

▲▼台北市花博疫苗接種站施打疫苗,花博爭豔館,施打疫苗,COVID-19疫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接種疫苗,副作用,不良反應,群體免疫,法定傳染病,醫護人員,防護衣,AZ疫苗,接種率,防疫,疫情,緩打潮,花博接種站。(圖/記者李毓康攝)

▲有民眾接種後出現手臂腫脹。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記者湯興漢攝)

他進一步解釋,這是由於疫苗引起局部免疫反應與一種過敏反應,並非民眾誤以為的細菌感染或是蜂窩性組織炎,因此自行服用抗生素並沒有效。如果想要舒緩,可透過冰敷緩解;當冰敷無效時,可服用抗組織胺或塗抹類固醇藥膏;如果症狀難消時,也可服用普拿疼或NSAID止痛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有民眾擔心,出現「新冠手臂」是否代表不適合打第二劑?江坤俊強調,「還是可以打」,只是接種第二劑時,會有機率且會更快速產生「新冠手臂」,但總歸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不過他也建議,若民眾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曾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包含全身性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呼吸窘迫、血壓降低等情況,第二劑就不應施打同廠牌疫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