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量化 可提高用藥遵從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我真的罹患憂鬱症?別開玩笑了!」許多憂鬱病人在被醫師告知病情時,都不相信自己罹病,因為醫師口說無憑。成大醫院利用「腦誘發電位」、「色胺酸耗盡」等兩種不具侵入性試驗,可準確評估患者罹病程度,提高患者用藥順從度。

 ▲憂鬱症量化 可提高用藥遵從度(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成大醫院精神學科助理教授兼醫師李怡慧指出,血清素是腦中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之一,如果血清素接受體的功能失調時,可能造成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經前症候群等疾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臨床用來治療這些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都能夠提昇腦中血清素濃度。目前抗鬱劑治療憂鬱症、焦慮症的成效都不錯,第一次接受處方,於六週時約有三成至七成個案病情明顯改善。

李怡慧指出,憂鬱患者如能接受妥善治療,可降低自殺危險性,提昇工作效能與生活滿意度。然而目前治療上常遭遇到困難,不少病人根本不認為自己罹患憂鬱症、焦慮症,應該只是「想太多」。

李怡慧說,常遇到病患問到「有什麼檢查可以證明?」,因為沒有科學性檢驗報告作為佐證,以致於約一半的案例在治療二次後就停止追蹤,延誤治療時機。

李怡慧解釋,目前抽血檢驗只能周邊血液中的血清素量,但無法測得中樞神經中血清素含量。常用來量測中樞神經血清素功能的幾種方法則具有侵襲性,甚至讓病人暴露在輻射污染,因此,臨床上較少使用。

這幾年來,成大精神科陸續使用「腦誘發電位」、「色胺酸耗盡」等兩種試驗,試圖提出科學性資料,讓病患瞭解自身病情。前者讓受試者接受不同音量的聲音刺激,進而觀察腦中血清素運轉體活性。

「色胺酸耗盡」試驗則可得知中樞神經暫時性的血清素下降狀態。健康受試者試驗後發現,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副交感神經活性下降,有倦怠及坐立不安感:焦慮程度較高者則更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反應,清楚表現出非病態性的焦慮特質。

李怡慧強調,如果腦中血清素下降時,就會產生不安、倦怠感。如常覺得疲憊不安,就應提高警覺,接受上述檢查,看看自己是否缺乏血清素。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