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大腸癌靠團體戰!多專科各顯看家本領全面圍堵癌轉移 晚期標靶+化療扭轉病情

▲▼大腸癌,多專科治療團隊,MDT,標靶藥物,化療,篩檢。(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佳、普遍運動量不足,容易讓腸胃出狀況,提高罹癌機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父親節剛慶祝完,許多子女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父母身體健康。但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仍是45歲以上民眾的死因排名第一位,其中早期無明顯症狀的大腸癌,則連續12年發生人數都盤踞10大癌症前列,106年約1萬6千人罹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微創中心主任陳宏彰表示,數字雖然聽來嚇人,但民眾不必太恐慌,實際上大腸癌並非絕症,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發現並手術切除的治癒率超過9成。陳宏彰主任說明,若病情進入三、四期也無需過度擔憂,現今主流治療模式MDT(多專科治療團隊),匯集相關專科醫師技術,針對癌症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採用新型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化療,有助於縮小腫瘤,進而獲得手術切除機會,能有效延長存活期。

就像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自己或家人的身體哪天會出狀況,關於國人常見的大腸癌,知彼知己更能即時正確應對。陳宏彰主任表示,個人家族史中若直屬血親有大腸癌病史會提高患病風險;有瘜肉或慢性大腸發炎症狀者同屬高風險。另外接觸環境致癌物或多吃高熱量、燒烤紅肉等西化飲食者,也會提高罹癌機率。要是發生排便習慣改變、血便、不明原因腹痛、體重減輕等狀況,主動篩檢確認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別是50歲以上者,根據國家癌症登記數據顯示,大腸癌個案中50歲以上佔了近9成,陳宏彰主任提醒,如果有家族病史者可定期安排大腸鏡檢查。國健署也貼心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篩檢。

糞便潛血篩檢若結果為陰性,應繼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若結果為陽性也別慌,趁早至醫院做大腸鏡檢查。陳宏彰主任說,「有些民眾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卻因不敢面對而拖延就醫,其實根據衛福部統計,70%有做檢查的人,約40%是瘜肉問題,手術處理即可,僅約3~5%確診大腸癌。」面對罹癌狀況,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自然是病情程度、恢復可能性和手術費用,陳宏彰主任說明,大腸癌分一至四期,一、二期基本上以切除癌細胞手術為主,治癒率最高;進入三期則需要搭配化療;到了四期,癌細胞發生轉移機會增高,可能移至肝臟和肺臟或淋巴、骨頭和腦部,造成手術困難;更容易導致病患失去治療希望。

▲▼大腸癌,多專科治療團隊,MDT,標靶藥物,化療,篩檢。(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微創中心主任陳宏彰,提醒50歲以上者,要定期主動進行大腸癌篩檢。

為了因應晚期和轉移情況,並且提供病患最全方位的診療,近年來大腸癌治療以MDT(多專科治療團隊)為主流治療模式,陳宏彰主任表示,除了外科醫師判斷手術執行之外,還會有放射科醫師判讀影像、掌握癌細胞轉移狀況;血液腫瘤科醫師針對病情提供化療、標靶藥物的搭配等。因為共病治療風險高,整合各領域醫師的專業組成醫療團隊,定期開會研擬病患個人化的治療方針,對於預後掌握會更準確,也能給病患更全面的照護。陳宏彰主任分享中國醫的大腸癌病患治療情況,「目前四期滿多病患明顯肝轉,在10年前可能無法治療。但現在有了新型標靶藥物,透過基因檢測無RAS基因突變的患者,採化療加標靶藥物,就能好轉至可開刀程度,切除腫瘤後存活率延長3~5年。研究文獻報告,10年前存活率不到10%,現今提高至20、30%。非常多個案成效都相當不錯,未來藥物進步,一定能再提升。而且多數療程台灣健保皆能涵蓋費用,減輕病人及家屬負擔。」

除了罹癌後積極治療,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透過以下三個方法輕鬆就能做到。陳宏彰主任建議紅肉、燒烤類適量食用就好,每日至少5蔬果,可攝取超級食物像是花椰菜。久坐不動、肥胖會提高患病風險,陳宏彰主任表示,美國有研究發現運動和體重控制,有助預防大腸癌;他更補充要避免抽菸引發的致癌物。做到均衡飲食、良好作息和維持運動習慣,定期篩檢,健康生活就能「腸」長久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