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前頭炸痛!醫曝「6生活習慣」害狀況更慘...否則沒姨媽也暈

頭暈,頭痛,暈眩,倦怠,疲倦。(圖/記者李佳蓉攝)

▲月經頭痛總令人崩潰。(圖/記者李佳蓉攝)

文/中醫師李琪

中醫有一句古話說:「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不想治療婦女的原因在於,婦科疾病經常讓醫師感到棘手、難治。而難治的理由,部分在於女性的生理特質──月經。月經前、以及月經期間會出現的症狀千變萬化,其中「頭痛」應該可以算是最惱人、最干擾生活品質的症狀之一了。

經前頭痛雖然難受,卻是中醫在婦科領域擅長的地方。李醫師會在本篇文章說明經前頭痛的原因、加重因子、以及治療方法,希望對深受其擾的女性朋友有所幫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前頭痛的原因

首先,月經的週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月經來潮期、經後期 (月經排淨後~排卵前的這段時間)、排卵期、經前期 (排卵後~月經來潮前的這段時間)。

當女性處於週期中的不同階段,身體上的陰陽變化也會有所不同,而這些陰陽變化會導致基礎體溫改變、排卵、月經來潮等生理現象的發生。基礎體溫,意思是在人體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所測得的最低溫度。一般被用來觀察女性的月經週期,是調經、備孕常用的重要資料。

有記錄過基礎體溫的人就知道,我們的體溫其實並非恆定不變,而是會隨著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而略為波動。舉例來說,若月經為28天來一次,健康女性的基礎體溫應該會呈現下圖走勢:

▲▼             。(圖/李琪提供)

▲月經體溫走勢圖。(圖/李琪提供)

我們可以看到,基礎體溫會以排卵期為分界點,出現高低兩種分布範圍。從月經來潮直到排卵期之前,基礎體溫會大概落在36.0°C~36.5°C之間,這段時期稱為「低溫期」。排卵期後,基礎體溫會急遽上升到36.7°C以上,並持續這樣的高溫直到月經來潮之前,這段基礎體溫維持在36.7°C以上的時期稱為「高溫期」。高溫期後,體溫往下降到36.7°C以下,月經就會來潮,並週而復始地持續以上變化,直到停經。

▲▼             。(圖/李琪提供)

▲月經前一週,心、肝火氣變大,頭痛便可能在此發生。(圖/李琪提供)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低溫期」時,氣血流動會呈現較為沉靜、往下、緩慢的狀態,身體陰陽變化偏向於「陰」。進入「高溫期」後,身體的氣血流動變得旺盛、往上、快速,身體陰陽變化偏向於「陽」,這個狀態會持續增強,一直到經前到達高峰。月經前一週,心、肝火氣變大,種種令人難受的症狀(例如,頭痛)便可能在此時發生。

經前頭痛反映健康問題

其實這種氣血旺盛的狀態,是身體在排卵後要溫煦子宮、為受孕或月經來潮做準備的生理現象,正常來說,並不會導致不舒服的症狀。然而,當有外在因子干擾,例如壓力、熬夜、疲勞、和燥熱的食物,導致原本就處於高溫期的身體「上火」了,加上「火性炎上」的性質,使「火氣」容易影響身體的上半部位,如此一來,便容易產生頭痛、長痘痘、失眠、易怒等「經前症候群」。

▲再生氣也不會惡言相向的3大星座 。(圖/翻攝unsplash、pexels)

▲女生月經來容易長痘痘、失眠、易怒等「經前症候群」。(圖/翻攝unsplash)

有些人會好奇,為什麼以前不太會有的經前頭痛,現在反而一直出現?其實,每一次「經前症候群」的出現和嚴重程度,都反映了這段時期的身體狀態。若最近比較忙碌、疲倦、壓力比較大、睡得比較少、不小心感冒、或吃多了辛辣燥熱的食物,經前頭痛的症狀就會比較厲害一些。

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壓力會比學生時代還要大;錯誤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延續時間也比較久,並因此加深了體質的偏異;此外,身體的恢復能力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若平時沒有將身體照顧好,就可能讓原本沒有、或很輕微的經前頭痛變得厲害,甚至在非經前的時候就會頭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