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可少住院8天! 北榮找到「化膿性肝膿瘍」抗生素新療法

▲北榮創新抗生素療法 染肝膿瘍可少住院8天 。(圖/台北榮總提供)

▲患者可少住院8天!北榮找到「化膿性肝膿瘍」抗生素新療法。(圖/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腸道壞菌轉移到肝臟,可能會造成肝臟化膿性病變,就算不具有肝膽疾病者,也可能引起肝膿瘍。台北榮總發現抗生素新療法,可望讓病人住院天數大幅減少8天,研究成果已發表於108年美國感染症醫學會年會。

86歲王先生,因為持續發燒以及食慾不振,在診所就診一星期症狀皆未改善,進而前往醫院進檢查,抽血結果顯示有嚴重的細菌感染,進一步腹部超音波檢查顯示肝臟右葉有6公分的化膿性病灶,經過化膿的抽吸以及引流,以及靜脈抗生素的治療,13天後順利出院,持續在門診使用口服的抗生素治療滿一個月,順利完成整個療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邑璁表示,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是台灣常見的地方性疾病,西方國家多是由於膽道病變引起肝膿瘍,但東亞國家因為盛行具有高毒性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此菌可經由腸道移行至肝臟造成化膿性的病變,造成許多不具有肝膽病變的人得到肝膿瘍。

病床,老人,住院。(圖/達志/示意圖)

▲過去感染化膿性肝膿瘍,患者需長期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控制感染。(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過去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後,患者必須住院接受長達數週得靜脈注射抗生素以及肝臟膿瘍引流控制感染,病人必須在醫院住院接受治療,長時間的住院也造成病人工作上的不便以及心理上的不適。

台北榮總感染科近年來收治此類疾病,皆根據藥物的藥物動力學及藥效的概念,選擇具有口服利用率高此特性的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初期使用靜脈注射,病人穩定之後會轉換成口服的劑型,希望能夠減少靜脈使用抗生素的時間,進而縮短住院天數。

今年研究發現的新療法則是在適當引流後初期使用靜脈注射氟喹諾酮類類抗生素,狀況穩定後轉換成口服型抗生素,此創新的治療方法,靜脈注射抗生素天數由平均27天降至19天,病人住院天數由平均28天降至20天,大幅減少8天;病患住院超過21天的個案比例更從66.3%明顯降至37.8%。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