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微創手術「斷開腦連結」 台美合作拯救癲癇腦病變童

▲台美合作 治療大腦半球癲癇。(圖/記者嚴云岑攝)

▲首例微創手術「斷開腦連結」,台美合作拯救癲癇腦病變童。(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4歲的翁小妹妹,約2歲時在家裡玩耍時,右腳突然抽搐倒地,原本家人以為只是單純缺鈣,但症狀卻持續惡化,1年過後右側肢體持續僵硬,只能癱在床上靠鼻胃管灌食,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大腦半球持續發炎,且有廣泛萎縮情形,須採手術治療,台大醫院與美國合作,完成首例微創手術「斷開連結」,移除左右腦連結的神經束,手術成功,術後已不見癲癇發作,神經功能也顯著改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治療癲癇不需要開大刀!收治患者的台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士弘表示,翁小妹為單純性皰疹病毒性腦炎合併癲癇病變,服用多種抗癲癇藥物,抽搐狀況仍不斷發生,神經退化到整日臥床、意識不清,台大兒童癲癇治療團隊針對病童情形進行整體評估,確認癲癇放電的數個病灶皆起源於左側大腦,再傳導至右側大腦導致廣泛性腦部病變。

▲台美合作 治療大腦半球癲癇。(圖/記者嚴云岑攝)

▲翁小妹約在2歲時開始出現癲癇症狀。(圖/記者嚴云岑攝)

由於各種藥物與生酮飲食的療效有限,進行癲癇手術將左側大腦切除或是切斷左右大腦的所有連結方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然而手術本身存在風險,術後並會產生對側肢體乏力與視野缺損等後遺症,需要長期復健治療。團隊與父母和家屬討論後決定讓小朋友接受開刀治療,將正常的右腦與不正常的左腦之間的所有連結切斷,並藉由後續復健等方式恢復左腦喪失的部分功能。

楊士弘表示,大腦半球癲癇手術,早期的治療多進行半腦切除,將一半的大腦組織移除,手術工程浩大而風險高且後遺症多。近年來為了降低手術創傷與併發症,開刀方式逐漸減少腦部切除範圍,而著重切斷大腦間的連結神經束,手術創傷減少但困難度增加。

台大醫院醫療團隊為使手術傷害降到最低,採用半腦切開手術,僅打開一個6公分長的頭皮傷口與4X2公分的顱骨開窗,在內視鏡與顯微鏡輔助下,經由兩側大腦間的縫隙與腦室空間,將胼胝體、島腦、顳葉海馬、基底額葉等連結神經束切斷,在完全未切除任何大腦組織的狀況下,順利完成手術分離兩側大腦連結。

▲台美合作 治療大腦半球癲癇。(圖/記者嚴云岑攝)

微創大腦半球癲癇手術。(圖/記者嚴云岑攝)

為讓手術順利進行,台大醫院邀請美國德州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微創癲癇手術專家 Dr. Sandi Lam(現為美國芝加哥 Lurie 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前來共同進行手術,由於大腦表層到基底核長度超過10公分,為了不傷及其他腦組織,醫療團隊耗時7小時才切斷連結左右腦的神經束。術後女童的癲癇發作完全消失,意識恢復正常並能開始與人互動,跟醫護人員揮手再見,由口正常進食,與手術前判若兩人。

台灣癲癇盛行率約0.5至1%,其中有2至3成會演變成頑固型癲癇,翁小妹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手術成功,但長時間癲癇仍造成腦部功能退化,目前積極進行兒童專業復健課程,促進腦部發育,重新發展各項神經與認知功能。

台大醫院今(27)日舉辦記者會,慶祝翁小妹重獲新生,翁爸爸感慨表示,女兒發病的2年內,每3至6個月症狀就會出現變化,回顧起來總覺得「人生好像卡在那裡」,但在術後2週後,看到女兒順利在攙扶下坐起,仍覺得十分欣慰,女兒的路注定比一般人辛苦,感謝美國醫師利用假期來台協助,也希望能透過女兒案例,鼓勵病友可積極尋求治療方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