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猝死」年奪3萬人命 2/3無心臟病...6大潛在風險當心!

▲▼高以翔。(圖/翻攝自高以翔微博)

▲男星高以翔錄製節目《追我吧》時驚傳摔倒昏迷,經近3小時搶救不治。(圖/翻攝微博)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男星高以翔今(27)日凌晨在大陸浙江衛視錄製節目《追我吧》時驚傳摔倒昏迷,經近3小時搶救不治,享年35歲,經紀公司已出面證實,節目組也發聲明宣布死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台灣稱「心因性猝死」,每年有2至4萬人遭奪命,且三分之二發生在非心臟病患者身上。

心因性猝死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有關,發生率也隨年紀增長而增加。雖然心律不整等高危險群,可透過植入心臟去顫器,在心臟不正常放電時電擊預防,但仍有許多人在發作前並無徵兆。為了避免心因性猝死來得猝不及防,醫師列出6像「潛在風險」,提醒民眾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鍾法博表示,心因性猝死有跡可循,像是年過35歲有吸菸、肥胖、心血管病史,甚至曾經暈倒、出現微小心悸、家中曾有人猝死者,都是潛在危險群,應該提高警覺。

▲高以翔去錄製《追我吧》前和粉絲揮手致意。(圖/翻攝自微博)

▲高以翔去錄製《追我吧》前和粉絲揮手致意。(圖/翻攝自微博)

綜觀全球研究,35歲以下成人心因性猝死盛行率僅0.1至0.2%。心因性猝死的另一大族群,則為先天基因缺陷造成的異常,又以兒童、年輕人及40歲以下的成年人為大宗。

根據健保署統計,心肌梗塞就醫人數2015年僅3萬7718人,2018年卻達到4萬8639人,4年間增逾萬人,增幅超過3成,且每8名患者就有一人未滿50歲。

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科林彥璋主任提醒,越年輕發生的心因性猝死,與基因突變越相關,由於體顯性遺傳有5成機率可傳到下一代,建議出現過6大潛在症狀的民眾,可提早做基因檢測服務,以區別家屬中,誰是高危險群。

若有致病基因帶原,則將來有可能會發病,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並固定回診追蹤,若不幸發病,也能根據基因的分型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