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仔腳短命?醫曝「大小腿比例差太多」罹腎臟病增2.7倍!

腿,腳,鳥仔腳。(圖/記者李佳蓉攝)
▲醫師指出,鳥仔腳可能代表肌肉量少,存在著「肌少症」的風險。(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受到主流價值觀以「瘦=美」的影響,女生們不斷追求有雙鳥仔腳,但值得注意的,健康美腿大小腿粗細比例最好小於0.7。根據長庚醫學大學一項經過10年的研究發現,大小腿比例越大,未來罹患腎臟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7倍。腎臟科醫師也提醒,並非要大家追尋細小腿,而是大腿要夠粗;而他也傳授一招,利用4根手指就能看出自己的小腿肌肉量夠不夠,一起來學。

人體某些「尺寸」竟會決定壽命長短?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上指出,肌肉為人體所有代謝的中心,一旦腿太細、肌肉量過少即為「肌少症」,人們過了40歲後每一年約以1%的肌肉量下降,因此看到許多老年人最後變成鳥仔腳。但該怎麼判斷自己小腿太細,醫師教大家以「4根手指」圈住小腿最粗處,假如手指圈住小腿肚後還有空隙,即為肌肉太細的肌少症。

洪永祥說,「太細不好,太粗也不好」,因為長庚醫學大學教授許光宏一項經過10年、分析1.1萬人健檢資料的研究發現,大、小腿比例若大於0.7,就代表水腫、循環不好及小腿正在慢性發炎,研究統計出這種人將來得到腎臟病的比例為一般人的2.7倍。「其實這比例小於0.7不是告訴大家小腿要細,而是大腿要粗,如果小腿粗起來的話,大腿也要跟著粗,如果沒有跟著粗起來的話,這個就是有問題。」大家不妨拿出尺來量一量。

鳥仔腳短命?大小腿差太多易罹腎病。(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
▲醫師引述長庚研究,指出「小腿:大腿圍比」不可高於0.7。(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永祥分享門診案例,指出一名剛生產完的媽媽自述從小就是易胖體質,高中胖到80多公斤,中間歷經上大學努力減肥、結婚懷孕生產,最後成功減剩50多公斤,但奇怪的是她的小腿「還是那麼粗」,直到某次抱著孩子出現軟腳無力症狀,就醫發現有嚴重水腫、蛋白尿,腎功能只剩40分,檢驗發現為免疫球蛋白A型的腎絲球炎,靠著治療控制水分排出,小腿漸漸變細,腎功能也提升至60分。他提醒,小腿粗的人,務必確認是肌肉量大,且大腿也要跟著粗,而不是把小腿變細,粗腿的代謝比較好。

究竟為什麼大、小腿比例要控制在低於0.7呢?根據《健康2.0》報導,因腿圍大小攸關身體周邊肌肉以及脂肪量的多寡。而周邊肌肉與脂肪會分泌有益蛋白質「脂聯素」,其能對抗癌症與內臟器官等慢性發炎疾病,同時也能改善胰島素抗性,降低代謝症候群發生。對於一般人而言,脂聯素越高越好,但若本身腎臟功能差, 就會出現如小腿水腫的前兆。進一步觀察發現,擁有過粗小腿的人,體內脂聯素也會越高,此時若大腿不夠粗、肌肉量少,將加速腎功能惡化,增加蛋白尿產生。

究竟大、小腿腿圍多粗才健康?許光宏接受他家媒體採訪曾表示,小腿及大腿的比例值應低於0.7,且理想的小腿腿圍應小於35公分,換算下來,大腿腿圍應大於50公分。如果本身小腿就很粗的網友們,也可透過運動增加肌肉量、大腿圍以維持健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