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做對3件事 讓記憶力更好

圖/shutterstock 文/洪蘭

我在馬來西亞僑教時,在電視上看到總理馬哈地演講,他的聲音宏亮,背很挺,走路不蹣跚,一點不像92歲的老人。羅馬哲學家、政治家西塞羅說:「很多老人無法執行任務、負擔責任,或發揮生活上的功能,不是因為他們年老,而是惡劣的健康情況阻止了他們行動。」可見只要身體健康,老人一樣可以做很多事。

馬克吐溫說:「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非洲之父史懷哲也說:「快樂不過就是身體健康、記憶不好而已。」其實記不得很多事,心情可能更好些。

年老毋須恐懼,它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有生必有死。研究發現森林大火是大自然的世代交替,老樹不死,新樹長不出來,因為沒有空間;尤其很多新樹的種子需要大火烤過才爆開。老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好好過一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老人記憶不好有3個原因,只要找出原因去改善,不必每天猛吞大腦保健丸(保健的第一個原則是:凡是不該進入身體的東西就不要進入)。

研究說記憶開始衰退時,先確定自己有沒有做到3件事:

1.睡眠足不足?

我們在熟睡後,大腦會分泌血清張力素、正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前兩者跟記憶有關,生長激素可以修補血管內壁的損傷,減少腦病變風險。正腎上腺素尤其重要,實驗者把掌管記憶的膽鹼細胞泡在正腎上腺素中,它就活得比較長;把受到類澱粉蛋白侵害的腦神經細胞泡在正腎上腺素中,細胞傷害就減輕很多,正腎上腺素是阿茲海默症的解毒劑。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追蹤165名80歲以上老人6年,發現他們大腦中分泌正腎上腺素的藍斑核神經元的密度愈高,愈能減緩認知退化。也就是說,大腦中製造正腎上腺素的能力,可預測一個80歲老人6年中認知退化的程度。又因為人在學新東西時,正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所以老年人要學新的東西。

老人記憶不好跟他們的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比年輕人少了40%有關。研究發現晚上睡覺時,大腦海馬迴和儲存長期記憶的聯合區(Association area)之間有大量紡錘波來回,推測是在把白天學習的東西送到長期記憶去儲存起來,紡錘波愈少,記憶愈差。

睡眠是大腦做「大掃除」的時間,睡眠時,大腦白天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被排出去,所以老人第一要睡得好。

2.運動夠不夠?

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血清張力素和正腎上腺素,有運動的2歲老鼠(相當於人類80歲)跟6個月的老鼠大腦一樣年輕。2006年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做有氧運動的老人腦中的灰質和白質體積,都比從事伸展運動的老人更多,運動可產生大腦自己衍生的神經滋養因子(BDNF),促進有益蛋白質及荷爾蒙的產生,增進大腦對第一類型胰島素生長因子的攝取量,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FGF)及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2)。血清胺和麩胺酸能增加神經之間的連接,固化記憶,尤其是長期記憶。所以自己可以做的事,不要勞煩他人,能動是福。

3.有沒有吃對?

馬哈地說他只吃七分飽,吃得很清淡。其實藥補不如食補,大多數醫生推薦地中海型飲食,因為它強調蔬果(一天10份,每份約拳頭大)及瘦肉、魚、蛋、堅果、橄欖油和葡萄酒等大腦工作所需的營養素。

當然最重要的是心情,心情好、活得長才有意義。凡事要操之在己,只要盡了人事就聽天命,不要強求。有道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姜子牙不是年過八旬還在幫周文王打天下嗎?要像馬哈地一樣,老當益壯。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記憶力變差、心情低落 當心是身體缺水!醫師自己都這樣做

平平都是護眼 葉黃素、蝦紅素哪裡不同?

營養保健食品百百種,怎麼挑、何時吃才好?專家一次解惑

「晚上不能吃B群?」揭開你對B群的4大誤會

野餐、市集、健走、各式手做課程...11/18康健樂活節-邀您一起感受最純粹的快樂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關鍵字: 康健雜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