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話題的時候,有些人喜歡聊星座。(示意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每到新年來臨時,網路上都會掀起關於占星、生肖又或者新年籤的熱潮,很多人往往會感覺這些「運程」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這與有名的心理學現象「巴納姆效應」不謀而合。有心理專家指出,適當的「心理暗示」確實能令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積極。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或稱巴南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佛瑞(Bertram Forer)透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們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覺得特別符合自己的情况。
針對「巴納姆效應」大陸《廣州日報》引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賈艶濱表示,「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作『自我知覺』,也就是個人瞭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訊息的暗示,進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賈艶濱進一步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時刻反省自己,而只能借助外界的訊息來認識自己,所以每個人在認識自我時,都很容易受外界訊息的暗示,上演出一出又一出的「巴納姆效應」。
▲人的一言一行多少會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示意圖/CFP)
「心理暗示的力量就是一個人潛意識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暗示不斷地向自身輸入有效的積極信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獲得較理想的結果。」賈艶濱認為,其實「受暗示性」是人的一種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但受暗示性的高低不以好壞來判斷,因為它就是人的一種本能。
賈艶濱還說,在不同的情况下,暗示的力量和效果都會不同。「不管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上,如果總是在某件事上失敗,得到負面的反饋,那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很失敗,然後就會在這方面放棄努力,將自己陷入『自卑暗示心理』的陷阱,最後驗證了自己真的不行,真的很差勁的消極暗示。」
▲消極的暗示會讓你情緒越來越低落。(示意圖/CFP)
人們通常喜歡聽好話,正面的評價比負面評價容易入耳,但那些負面的反饋,同樣會因為「巴納姆效應」讓自己的情緒越來越低落。賈艶濱指出,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了消極心理暗示的死循環之中,首先要讓自己的思緒停下來,告訴自己剛剛所想的一切壞事情都是自己的自動想法,不一定是真的,再來就是要以全新、客觀的眼光看待事物,例如用「這次我沒有考好,但下次我更努力的話一定會有所進步」代替「我很差勁,我怎麽也考不好」。
賈艶濱也建議,可以多做「正念練習」,善用「巴納姆效應」,例如說一段禱告詞、帶上喜歡的護身符等;雖然人生充滿著各種偶然事件和不確定性,這些舉動帶給我們的只是某種程度上「掌控生命」的錯覺,但積極的心理暗示確實能令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積極。
▲每到過年,網上總會掀起星座、生肖運勢熱潮。(示意圖/CFP)
事實上,大陸諮詢師、語沐心理創始人丁思遠曾經在《生命時報》撰文提到,有些人覺得星座很準,除了是「巴納姆效應」影響,也跟人的記憶提取有關,「提取記憶是需要線索的,當人們看到星座的描述時,這些文字就成為了回憶的一個重要線索,會更傾向於回憶和這段描述相關的過往,從而驗證這段描述的準確性。」
丁思遠說,人總是很在意自己的,當星座描述和自身情况相符時,會引起我們極大的注意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少數描述無法與我們扯上關係時,通常難以引起我們的注意,所以到最後你會漸漸產生「星座非常準」的錯覺。
丁思遠進一步表示,容易相信星座的人,本身也有一些特質,包括希望和周圍的人聯繫緊密、對別人的期待和行為比較敏感、總是處於迷茫、難以做决定的狀態中。「具有這些特質的星座愛好者,會更容易受到暗示,從而思想、行為慢慢地向星座所描述的特質靠攏。」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