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免跑醫院在家做!健保推「居家血液透析」 最快5月1日實施

▲▼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醫聯合舉辦「在宅醫療趨勢論壇」,共同探討台灣在宅醫療照護的機會與未來挑戰。(圖/記者洪巧藍攝)

▲健保署長石崇良簡報「在宅醫療照護」政策與推動。(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台灣是洗腎大國,且超過9成患者選擇血液透析,必須每週定期去洗腎中心花4小時完成透析再回家,相當耗時耗力。在遠距、智慧醫療發展日益成熟,健保署長石崇良今(8)日透露,要推動「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給付,最快5月1日可實施。專家指出,在家做血液透析可以不用配合醫院排診時間,還能隨需求增加透析頻率、時間,自主性大為提升。

國內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挑戰,如何提升醫療效率、優化照護模式成為關鍵。衛福部近期積極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Hospital at Home,簡稱HaH),期望透過智慧醫療與遠距照護技術,使病患在家中也能享有專業的醫療服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醫今日聯合舉辦「在宅醫療趨勢論壇」,共同探討台灣在宅醫療照護的機會與未來挑戰。北醫大校長、腎臟醫學專家吳麥斯指出,洗腎患者也是HaH計畫目前規劃納入的重點族群之一。

石崇良致詞時透露今年下半年在宅醫療發展,他提到上周透析總額協商會議中通過增訂「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給付」案。過往居家透析是以「腹膜透析」為主,後續將讓「血液透析」也可在家執行,家屬或病人必須學會自我照護,醫護人員則於遠端給予協助與監測,這是一個創新的模式,透過醫療科技與物聯網(IoT)讓更多透析患者可以在家治療。

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萬芳醫院副院長許永和受訪時表示,居家血液透析在國外行之有年,台灣因為地狹人稠,血液透析中心和病人距離很近,所以主要都還是去醫療院所接受透析,而隨著社會數位科技發展,在家做血液透析可以讓患者自主性提升,預期有意願嘗試的民眾會增加。

▲▼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醫聯合舉辦「在宅醫療趨勢論壇」,共同探討台灣在宅醫療照護的機會與未來挑戰。(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醫聯合舉辦「在宅醫療趨勢論壇」,共同探討台灣在宅醫療照護的機會與未來挑戰。(圖/記者洪巧藍攝)

許永和指出,過去的模式,患者每週到醫院透析中心洗3次,一次要4小時,都要配合醫療院所的排班,也影響民眾自己安排日常行程,若加上交通往返,除了不便,還會增加碳排。改為在家血液透析,時段自由,甚至可以睡覺時洗,把每週三次的時間拉長為6~8小時,或者每天都洗2.5小時,研究顯示這樣洗比規則在醫院洗,預後效果更好。

許永和說,居家血液透析沒有那麼困難,醫療團隊會協助完成設置、教導如何執行,針對透析可能會出現血壓降低、抽筋等情況,北醫已經有相關系統導入可以監測血壓,系統會即時呈現並且提醒,若發現有危急狀況,也可隨時送急診處置。不過,整體評估還是以「病況較穩定、醫療識能較高」的患者會比較適合。

石崇良表示,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案還要經過本月共擬會議審查,預期最快今年5月1日可實施。屆時各醫院可以提計劃送健保署,通過後就可以執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