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遲交、進度落後、吃飯遲到、約會放鳥…要說生命中最令人抓狂的小事,大概非「遲到」這件事莫屬了。尤其是那種慣性遲到,氣沖沖打電話去質問,對方竟一副「蛤,四點啦?」的人,最讓人髮指。
圖文/鏡週刊
但換另一個角度:你早早上床,明天的業務會議絕不能遲到,偏偏一夜輾轉難眠;早上被鬧鐘吵醒,孩子纏住你問作業、停車場閘門突然故障,上班途中塞車塞爆,等你衝進一屋子鴉雀無聲,等你上台報告的主管和客戶之間時,已經整整晚了20分鐘。
沒人喜歡「被遲到」,但同樣地,也沒有人喜歡遲到──至少大多數正常人都不想無緣無故給人添麻煩。但遲到的場面仍然不斷在我們周遭上演,心理學家因此感到好奇:到底是什麼心態,造成某些人變成遲到慣犯?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破除遲到的魔咒?
華盛頓大學大學兩位心理學家在2016年做了一份研究,發現遲到的毛病至少有部分與所謂的「時間基礎觀點記憶」息息相關。研究人員發給參加者一份拼圖,再請他們完成一項益智問答遊戲,並要求兩件事情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參加者隨時可以抬頭查看時間,但實驗結果卻發現,許多人因為過於專注拼圖或答題上,而忘了察看時間;只有那些懂得定時抬頭檢查時間的人,能夠準時完成作業。
心理學家因此建議,不要太依賴自己對時間的判斷,因為我們的生理時鐘經常受其他事物的干擾,最好的方法是隨身攜帶計時工具,例如手錶;或是在平時就訓練自己的時間觀念。
「每個人都有生理時鐘,如果你常估錯時間,就必須重新調整,」麻州大學心理學教授Susan Krauss-Whitbourne說:「有個方法是玩『不看錶猜時間』的遊戲,再對照實際上花了多少時間,多做幾次就可以找回正確的時間感。」
許多人認為遲到代表的是「缺乏計畫」「沒有條理」「沒禮貌」、甚至是懶惰徵兆。但事實上,心理學家相信除了少數故意讓別人等待,從中獲取快感的「異類」之外,多數人都不喜歡遲到,只是因為「個性」使然,讓守時這件事變得困難。一般常見的「遲到特質」包括了有:樂觀、自制力不足、遇事焦慮,還有「喜歡尋找刺激」等。
不過,愛不愛遲到,或許也取決於你是那一「型」的人。2001年一份心理學研究把人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有野心、愛競爭的A型;另一種是富創造力、愛探險的B型。當研究人員要求這兩種人估算一分鐘的時間有多長,A型的人平均在58秒時就按停了計時器,B型的人則足足等到77秒時,才按停計時器。
資料來源:BBC, Psychology Today, HuffPost
更多鏡週刊報導
你這人很「靠窗」還是「靠走道」?座位偏好洩漏人格特質
愛操煩? 6個方法教你逃出憂慮深淵
駭客太厲害?人性弱點才是受駭關鍵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