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退休好幸福
在中醫的觀點裡,「中風」即為一般的腦溢血或腦血管阻塞,當發病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症狀變化快速,如自然界之風瞬息萬變,故稱之為「中風」。
大家都知道,發生中風的族群,多和糖尿病、三高或是各類心血管疾病有關,當血脂肪太多,產生動脈硬化、血壓異常,長時間下來就有可能引發中風,發病後的治療與復健,更是能否找回良好生活品質的重點。在中醫的療程中,又會如何進行呢?
可以放血嗎?
相信,大家一定有聽過老一輩的人說過,當中風症狀發作時,幫病患立刻放血,就能避免未來癱瘓。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解釋,在中醫的論點裡,的確有放血能減緩症狀一說,就像血管堵住了,使用外力使其暢通,可算是送醫前的第一線急救。
但是,黃中瑀不建議民眾自行放血。第一,若不知道阻塞位置,胡亂針扎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第二,雖然就論點來說是可行的,可是現階段的醫學研究,尚未有相關且正式的報告,證實放血效用,最好的方式,還是立即叫救護車送醫急救。
努力復健不可少
黃中瑀醫師指出,發生中風後,雖說越年輕、恢復的效果越好,但也和患者本身意願有極大關係。在門診中,黃中瑀醫師曾遇過2位中風患者,一位是88歲的奶奶、另一位是50幾歲的中年婦人,兩人當時都是坐在輪椅上、被推進診間,3個月後,88歲奶奶已經可以拄著拐杖,一步步地走入醫院,而婦人依舊坐在輪椅上。因此,努力復健,帶著事事重新學習的心態,都有助於痊癒的機會。
另外,在神經肌肉健全、反射能力正常的情況下,中醫也會以針灸搭配中藥調理,幫助患者預防二次中風。例如,本身體力不佳、容易虛弱者,可以服用黃耆來通血絡、補充元氣,不過黃中瑀也提醒,若有在服用抗凝血的藥物,同時攝取黃耆會有重複抗凝血的藥效,或許會有出血的副作用,要特別注意。
穴道按摩為輔助
最後,最重要的還是要將慢性病控制好,尤其血壓必須時時留意;飲食方面,多以清淡、少油炸、少油膩為主。
在復健的過程中,也可以多按以下幾個穴道,幫助活絡氣血。合谷穴、曲尺穴,助筋骨放鬆;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太沖穴,使氣血暢通,並配合復健師的療程,讓身體得以更加輕盈、健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