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說我不是媽寶!」6大特質小心是媽寶

(圖/示意圖)

 文、圖/MamiBuy

媽寶一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媽寶的特質不外乎缺乏主見、依賴性強等特質。有人說媽寶其實是孝順,但孝順必須建立在情感與經濟皆獨立的前提下,如果只是不想自己解決問題而逃避,那…..就變成媽寶囉。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解釋,「媽寶」是指那些所有事情皆以母親(俗稱媽媽)為中心,凡事聽從媽媽的意見、彷彿尚未斷奶的成年人。他們的人生路線完全依照母親的意思來走,欠缺獨立思考,無自信、無主見、無責任感,以母親大人作為擋箭牌,且常把母親掛在嘴邊,依賴母親作決定。更甚者,生活起居都要母親照料打理,成年後生活費亦需要母親提供。

知名親職專家吳娟瑜,也曾對於「媽寶」一族給予「媽媽的兒子」的直接稱呼,她指道,媽寶是一種「從小習慣躲在媽媽後方的小孩,他們習慣把決定事情的執行權力交在媽媽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諮商心理師黃柏嘉也說過:「媽寶的特徵,是沒有能力分辨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沒有勇氣做出決定,總是需要依賴一個權威者來給他規則跟建議。」

「媽寶男(女)」,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為大家唯恐不及的特性,許多人紛紛觀察自己的男友或女友是不是媽寶,以下提供幾點特質給大家參考:

特質一、『抗壓性低』
因為從小到大都被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只要稍微多一點點的壓力,對他來說都會是致命的,順帶一提,這一類小孩在大多數狀況下,家境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特質二、『總是無法自行做決定』
總要先詢問過媽媽的意見。這和他們內心缺乏自信,且又沒有擔當、無法扛責任的個性有關,所以便習慣於依賴他人(尤其是媽媽)去做決定。

特質三、『他們(多數)不擅交際』
他們之所以不擅交際,主要是因為在對外言談的應對上,你會發現他們的思維,常常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甚至會想翻白眼,而這多半還涉及了些常識型問題。

特質四、『婚後仍要和爸媽一起住』
不是說每個婚後要跟爸媽住的都是媽寶,這裡指的主要是那些不是因為孝順,而是因為爸媽能夠更好的去滿足自己的生活要求(予取予求?)——無論是金錢支持還是生活打理,所以堅持要和父母同住的男性,也是一種「老媽比老婆好用」的概念。

特質五、『不知民間疾苦、不夠獨立』
不只如此,他們通常還是生活白癡——且是極端的那種。他們在常識上的缺乏,與其說是生活白癡,不如說是單純的白痴。

特質六、『總是「我媽說」、「我媽說」』
「我媽說……」、「以前我媽……」、「我媽都是……」諸如此類,這些都是他們嘴上離不開的口頭禪。比如你在做家事或做菜時,老公會在旁邊說:「我媽以前不是這樣做的,應該是…」。

如何避免教出媽寶?

一個人會出現媽寶特質,除了本身性情之外,更多是父母親的教養方式導致。身為父母,我們都會忍不住疼愛與幫忙,有人則是怕麻煩或不信任孩子,所以什麼事都爸媽自己做完,最後養成小孩過度依賴的習慣。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曾撰文表示,想避免孩子過度依賴父母,首先是「不要做孩子的秘書」,應放手給孩子做事,適度給他承擔後果,才能逐漸訓練獨立,打破「反正爸媽會幫忙做」的心態。更多醫生建議請見完整內文。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則提出一個關鍵是,「孩子滿一歲,請丟給爸爸帶!」他的意思是,一歲前新生兒和母親一定會出現你儂我儂的親密情感,在這種階段,「媽媽」角色給孩子的感覺就很重要。心理學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一個瘋狂的孩子背後,通常有一個瘋狂的母親;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通常是不需透過言語,僅通過與孩子共處的關係就能傳輸給孩子。所以,母親內心的平靜穩定將能提供孩子一個穩定平靜的安全環境。

小孩滿一歲之後,逐漸發展出個人意識,開始對媽媽的懷抱之外的世界產生興趣,這時候「爸爸」就是一個向外探索的橋樑。因此孩子滿週歲後,開始想要跑跑跳跳,媽媽就要把他們交到爸爸手上,讓他們跟著爸爸去冒險。母愛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成為父愛的橋樑…完整全文。

#延伸閱讀

沒有人是完美媳婦!經營婆媳關係,這7個觀念讓妳如魚得水

我跟老婆離婚了,只因為我沒把碗洗起來……(上)

本文獲「MamiBuy媽咪拜」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字: MamiBuy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