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2017剩25%...目標實現沒?只有8%的人能完成新年計劃

2017台北101跨年煙火。(圖/記者李毓康攝)

▲你的新年目標跟煙火一樣絢麗而短暫嗎?(圖/記者李毓康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進入10月的第一天,不知不覺你的2017已經剩下不到25%,過去的9個月,你過得怎麼樣?年初立下的目標實現了嗎?我要健身!我要減肥!我要我要……設定目標大家都會,但有時候立志像放焰火,燦爛一下就不見。

《英國廣播公司》(BBC)先前刊登一篇文章,引述斯克蘭頓大學(University of Scranton)的一項研究指出,只有8%的人能達成自己的新年計劃。心理學家蕾切爾‧韋恩斯坦(Rachel Weinstein)指出,新年計劃是出了名的難以完成,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往往會選擇最難以實現的目標作為新年計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能在新的一年「改頭換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說,這些新年計劃可能包括永遠無法實現的升職目標,連一個月都難以堅持的健身目標,或者建立模糊不清的人際關係。

韋恩斯坦強調,其實改變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運動,跑步機,跑步,健身房(圖/達志/示意圖)

▲瘦身是很多人每年的新年計劃之一。(示意圖/達志影像)

文章也引述心理學家約瑟夫‧盧西亞尼(Joseph Luciani)指出,對很多人來說,制定新年計劃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適得其反。他表示,在經過了幾次失敗的嘗試後,我們會感到深深的挫敗,很難再嘗試其他方式

「新年目標都很空洞……我們會很快從信心滿滿變成心灰意冷。」盧西亞尼說,這會最終導致我們更加氣餒,甚至不敢為當年剩餘的時間制定新目標

而專門研究拖延症的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蒂莫西‧皮奇爾(Timothy Pychyl)指出,「從制定計劃開始,失敗和拖延症就已經融入其中。」

▲工作,職涯,升遷,上班族。(圖/CFP)

▲目標定太高,不僅難實現,還會很挫敗。(示意圖/CFP)

皮奇爾表示,如果真的想在新的一年達成一個目標,那就盡早開始,不要等到1月1日。「推遲計劃就像一種文化氛圍促成的拖延症。」也就是說,我們都很熱衷於在新年向別人誇耀自己的計劃,但卻發現很難完成。

另外,在取得成功之前,不要輕易把目標告訴朋友。皮奇爾指出,即便沒有為達成目標採取任何行動,只要對外宣佈自己的目標,並彰顯自己的雄心,就會讓我們頗有成就感,「有時候,向所有人宣佈自己的目標反而是最糟糕的事情,因為你已經從中獲得了獎勵。」「眼前的滿足換來的是日後的失敗。」

而在制定目標上,韋恩斯坦認為,最好找到一個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加大難度的目標,例如你已經能夠每週去兩次健身房,就可以把目標定為每週3次,這樣就更容易成功,也可以獲得自尊,進一步激勵你更好地追求難度更大的目標。「如果新年計劃過於簡單,等過2月再修訂目標也未嘗不可。」

▲▼上班族,辦公室,創業,年輕人,思考,小資族,商務人士,面試,職場。(圖/視覺中國CFP)

▲專家認為,把目標說出來會影響結果。(示意圖/CFP)

事實上,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彼得‧葛爾維哲(Peter Gollwitzer)也做過一項實驗,他讓所有被研究者寫下一個小目標,然後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對其他人宣告自己的目標,另一組則是保密。他給大家45分鐘的時間來實現目標,同時表明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隨時放棄。

結果發現,沒有把目標講出來的那一組,在45分鐘內一直很努力,事後也坦言似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成目標,而講出來那一組,平均33分鐘就放棄,事後也普遍有一種「我們離目標更近了」的感覺。葛爾維哲分析,假如別人注意到一個人符合相關行為意圖的身分時,就讓這個人產生了一種幻覺,好像自己已經成為了他渴望的那種人;宣告願望,會使自己遠離那條成就夢想的道路,然後就會懈怠,儘管自己什麼都沒做,只是說說而已。

社會心理學之父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也曾經提出「替代作用」的概念。他認為,大腦會把「說的」當成「做的」;雖然通常應該是實現願望或達成目標後才會獲得滿足感,但當你把願望告訴別人時,別人對你的讚賞、支持,構成了一種「社會現實」,使大腦產生一種已經實現的錯覺,當你獲得那滿足感,動力就會因此降低。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關鍵字: 新年計劃 目標 心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