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族群別慌!現代愛滋如慢性病 按時服藥可正常生活

▲▼採訪衛生署福利部桃園醫院(部桃)感染科醫師。(圖/記者季相儒攝)

▲對於懷疑自己感染愛滋病毒的潛在族群,一提到篩檢,最怕被異樣看待而不敢接受檢驗,但現在的醫院提供暱名篩檢,讓前往檢驗的民眾不用感到有壓力,也不需將它標籤化,因為愛滋篩檢就像是一個定期的健康檢查。(圖/記者季相儒攝,以下同)

記者洪菱鞠/桃園報導

疾管署去(2016)年擴大愛滋篩檢服務後,在今(2017)年1月公布一份國內愛滋感染新增人數統計中指出,截至去年底,愛滋感染者累計通報33,428人,主要感染族群仍以年輕人居多。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愛滋門診專任醫師主任鄭健禹說,在他所接觸的病患中,年紀最小的就有國中生,不過隨著醫藥進步,愛滋病不再是「黑死病」,而是被視為一種慢性病,只要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存活下來的平均壽命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

過去愛滋病威脅人類健康,當確認感染時,病患往往陷入絕望,現在則是服用抗病毒藥物就能控制疾病,如同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患者一樣,愛滋感染者也能夠正常生活。而治療方式除了有大眾熟知的雞尾酒療法,另外還有其他藥物治療,目前愛滋用藥也與國際同步,疾管署在去年就引進與國外愛滋用藥同步之副作用低、每日服藥1次、每次1顆且不須隨餐服用之三合一複方新藥,作為第一線推薦處方。

▲▼採訪衛生署福利部桃園醫院(部桃)感染科醫師。(圖/記者季相儒攝)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愛滋門診專任醫師主任鄭健禹表示,現在愛滋病被視為慢性病,台灣愛滋用藥已於國際同步,只要一天一次一顆,不需隨餐服用,定時服藥、定期追蹤,患者也能和一般大眾一樣擁有正常生活。

鄭健禹提到,早期愛滋感染者接受藥物治療,會被規定一天需多次吃或定時服用,加上藥物有強烈副作用,導致四肢變瘦、臉頰凹陷、肚子變大或是出現憂鬱、自殺等傾向,所以有多數感染者會擔心被家人、朋友、同事發現,以致於不定時服藥或自行停藥,但新款藥物已大幅降低副作用,9成以上吃了沒感覺,且一天只要吃一顆,也不須隨餐吃,可避免被他人詢問的困擾,幫感染者更有效且穩定的控制病情,提高服藥意願。

雖然醫學發達讓愛滋病能得到救治,鄭健禹卻不免感嘆感染年齡層確實有越來越年輕化趨勢,如何做好自我安全防護非常重要。他表示,愛滋病主要傳染途徑有共用針頭、血液感染接觸、母子垂直感染或不安全性行為,一般接觸並不會感染;而從疾病署資料觀察發現,目前國人得愛滋的危險途徑,第一個還是不安全性行為,大部分來自沒有單一伴侶、戴保險套或是吸毒,讓自己曝露在極高的感染風險中。

鄭健禹提醒,萬一真的不小心發生意外,應進行愛滋或其他性病篩檢,每三個月到半年檢查一次,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台灣近幾年提倡「多元性別友善醫療(HIV)環境」,去標籤化,就是要提高愛滋感染者對醫療環境的信任及信賴,檢驗方式有抽血篩檢、唾液篩檢、快篩片,採匿名進行,讓有需要的潛在族群可以安心接受檢測,不用害怕遭受他人異樣眼光看待。

▲▼採訪衛生署福利部桃園醫院(部桃)感染科醫師。(圖/記者季相儒攝)

▲▼採訪衛生署福利部桃園醫院(部桃)感染科醫師。(圖/記者季相儒攝)

▲針對要篩檢的民眾,醫療人員會先評估、說明,再進行最後的抽血檢驗。

個管師孫娜俐指出,為了提供愛滋梅毒免費篩檢,向全民倡導預防、宣傳衛教,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每年都會舉辦「國家篩檢日」活動,而去年約有100至150位民眾做抽血篩檢,顯少發現陽性反應,倘若初步驗出陽性,也未必就是感染到愛滋病毒,會再轉介到感染科門診做進一步確認。今年的「國家篩檢日」將於6月30日上午9時在桃園醫院門診大廳舉辦,現場搭配音樂表演會,讓民眾在輕鬆的氛圍下捲起衣袖為健康把關,同時也會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讓未感染者可做預防,進而保護自己。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現在也推出「愛悠愛遊卡」,係由愛滋感染者設計,所得收入將全數捐至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用來輔導偏鄉地區孩童愛滋及醫療相關教育問題,詳情可見官網(https://goo.gl/sa7SJZ)。

   

葛蘭素史克關心您
TW/HIVP/0012/17/JUN-2017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