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後...我的眼淚停不了」如何面對喪失寵物症候群?

台灣腎貓協會

台灣腎貓協會 台灣腎貓協會

台灣第一個關注「腎貓家庭」的公益組織,由一群同樣遭遇貓咪腎衰竭歷程的家長所發起,於2017年2月14日成立,期望建立照護知識庫和飼主支持網絡,進而宣導養貓的正確觀念,及早預防貓腎臟衰竭發生,減輕飼主身心負擔。

▲寵物生命一旦結束,許多人會面臨「喪失寵物症候群」,久久走不出來。(示意圖/取自librestock網站)

文、圖/台灣腎貓協會

這是一段網路影片的開頭字幕—

「我摯愛的貓咪Sophie在2011年12月8日,於我的手臂上死去,這是牠生前的回憶。」
影片出自於貓咪Sophie的飼主Michael McAleese,這個真實故事發生在英國,貓咪Sophie因為意外死亡,傷心的主人在貓咪死亡後的第5天將影片PO出,在第8天Michael也結束了自己生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很多人不能理解Michael會如此脆弱?台灣腎貓協會提出「照護者支持網絡」計畫的目的,就是要讓民眾更了解「喪失寵物症候群」,不要用異樣眼光看待飼主的傷心難過。

寵物的生命一旦結束,許多家長都會面臨「喪失寵物症候群」(Pet Loss),有些人會經歷數週,有些人會等到幾年後才放下,甚至有人因此產生憂鬱症。

過去這種現象都會被誤認為飼主「過度依賴」或「過度寵愛」毛小孩,但現在有許多研究都顯示「喪失寵物症候群」是一種普遍的「分離焦慮」現象,多數會自我復原,僅有少數人會引發憂鬱症。

喪失寵物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常見的情緒表現】
悲痛、絕望、憤怒、感到不知所措、恐懼、內咎、被遺棄的不安、空虛感、猶豫不決。

【常見的生理表現】
隨時都能引發的眼淚、感到心臟刺痛、胸口悶、無法呼吸、疲倦、失眠或嗜睡、說話困難、躁動、聽覺或觸覺敏感、腸胃不適、類似感冒的肌肉酸痛。

【常見的思考模式】
懷疑困惑、無法思考寵物死亡以外的事情、感覺寵物還在身邊、陷入靈魂與宗教相關的思考、擔心家中其他寵物的安全。

【常見的行為表現】
反覆地哭泣、厭食或暴食、失眠嗜睡交替發生、耽溺於某種寵物相關的物品(玩具、梳子上的毛…)或生活習慣(吃飯睡覺的時間)、不自覺的喚出寵物名字、過動、反覆探視寵物生前喜歡活動的地方或埋葬的地點、對於別人交談的話題過於敏感、自閉、在團體活動中放空麻木、不斷地整理遺物。

喪失寵物症候群的歷程

【震驚與否認】
安樂死的寵物在無預警的狀況下離開,飼主最容易產生震驚與否認的現象。通常是情緒起伏變大、歇斯底里、不想接受事實、有許多負面想法,之後會感到麻木、被抽離、空虛。

【過度想念】
這個階段會因為過度的想念,試圖尋找能與寵物產生連結的方法,如照片、影片、常去的地方、長得相像的寵物、探索宗教或玄學。有時也會感到懷疑、憤怒和自責,特別是對於造成死亡的原因、醫療人員和家人。隨時隨地都會想哭,並且伴隨一些不舒服的生理症狀。

【混亂】
原本的生活作息因為寵物的死亡而改變,對時間感到空虛緩慢,對於接下來的生活重心感到茫然。

【重建】
開始感到釋懷,有能力重新建立生活模式,雖然難免失落悲傷,但生理上的不適已經解除,能談論死亡寵物的話題、能與其他寵物互動。

如何幫助
對於發生「喪失寵物症候群」的飼主,我們要有同理心,不給主觀的建議和不必要的打擾問候,傾聽與支持是最好的方式,時間會讓傷痛慢慢復原。通常只要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大部份的人就能夠從絕望中回復,重新感受到快樂。如果發現心理和生理狀況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和工作表現,可以透過網路做簡單的憂鬱症檢測:
小鬱亂入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台灣腎協會照護者支持網絡

關於台灣腎貓協會-
台灣第一個關注「腎貓家庭」的公益組織,由一群同樣遭遇貓咪腎衰竭歷程的家長所發起,於2017年2月14日成立,期望建立照護知識庫和飼主支持網絡,進而宣導養貓的正確觀念,及早預防貓腎臟衰竭發生,減輕飼主身心負擔。

官方網站 粉絲專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